生防制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及根腐病的影响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生物制剂禾力素对大豆生长及对根部病害的影响,采用包衣、叶面喷施及纳米富硒包衣3种处理方式,测定了不同时期各处理对大豆植株生理活性和大豆孢囊线虫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结果 表明:生防菌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幼苗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大豆幼苗的生理活性,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种子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53mg/g、0.83mg/g、0.82mg/g;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48mg/g、0.69mg/g、0.26mg/g;禾力素叶面喷施处理则分别增加1.14mg/g、0.37mg/g、0.36mg/g.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下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种子包衣处理防病效果大于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大于叶面喷施,在4个生育时期(V2、V3、R1和R2)对大豆孢囊线虫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4.77%、33.42%和25.94%.
其他文献
近几年口岸线虫检疫工作中,短体线虫不断被截获,已成为口岸截获频次最高的线虫种类.目前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将短体线虫(非中国种)列为检疫对象.这一规定用于口岸检测时,既要求对短体线虫种类进行鉴定,同时也要求对是否为“非中国种”做出判断.但国内尚没有“非中国种”的判断准则,也未有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查询现有文献资料,归纳了国内短体线虫分布情况,并就“非中国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同行
口岸线虫检测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要面对多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且具有不同特点的检测样品,与此同时,检出线虫的种类也纷繁复杂.不同样品的检测重点并不相同,不同种类线虫的鉴定要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口岸日常检测工作中,需要加以总结和分析,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口岸把关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口岸检测工作特点,通过对线虫检测工作中各环节要点的总结分析,以供口岸线虫检测人员参考.
根结线虫是大豆上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常见的4种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都能侵染大豆.寄主抗性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而利用分子遗传标记是加速培育多抗品种的重要策略,因此本综述详细介绍了目前大豆根结线虫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重要的内寄生植物病原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食道腺分泌物可以诱导形成巨细胞,并通过巨细胞摄取寄主营养物质,同时能够抑制宿主防御反应,增加线虫及其他病原物的易感性,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均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本文简述了根结线虫的为害症状、识别要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绿色防
食细菌线虫是土壤线虫主要的营养类群之一,其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细菌是土壤中最丰富的微生物,食细菌线虫与细菌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或微食物网是土壤食物网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关键的作用.文章概述了食细菌线虫捕食对土壤细菌和功能类群细菌丰度、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阐述了食细菌线虫与细菌互作对土壤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食细菌线虫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活性的机理,为揭示土壤生物
植物寄生线虫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原物,其中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目前在植物中已经克隆了一些与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抗性相关的基因,对其中部分基因作用机制的研究揭示了植物对病原物防卫反应的新机制.本文总结了植物中已克隆的与线虫抗性相关的基因,并以番茄抗根结线虫基因Mi和大豆抗孢囊线虫的两个主效基因rhg1和Rhg4为例,简要阐述了其作用机制.
分子标记技术由于能够反映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同时不受环境影响,且稳定、简便、精确,目前已经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简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线虫鉴定研究中的应用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最后对分子标记用于马铃薯线虫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Root-knot nematodes are phytoparasites that trigger a long-lasting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host plants.They infect roots and establish specialized feeding structures called giant-cells,fr
会议
Populations of Criconemoides myungsugae and C.parvus were isol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Altingia gracilipes and Punica granatum.Both species are characterized molecu
The systematics and diagnostics of Longidorid nematodes are important because of regulatory and management issues attributed to this group of nematodes as virus vectors.In the present study ultra-st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