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脉象八因素在脉诊操作教学中的体会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强脉诊操作技能教学,创建了应用脉象因素教学法。首先分析了学生脉诊操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按照八因素总结了常见脉象的特征,并分类学习病脉的操作。教学中特别重视指力的练习和对平脉的体会。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应用脉象因素教学法能使学生迅速掌握脉象特征,熟练脉诊实际操作,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尽快全面、正确掌握诊脉方法、诊脉技巧和常见脉象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笔者近两年来运用银翘导赤散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本文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进行了报道。
胆石症系指胆道系统存在结石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胆石症患病率明显提高。有资料表明:人群中大约有8%-11%的人患有胆石症。然而对其胆石症患者的遗传倾向,复发性,仍束手无策,使得胆石症成因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人旨在通过本实验以了解中医胆石症病理基础“痰瘀”与现代医学所研究的胆石症成因之间的相关性。为胆石症在中西医治疗及预防上提供线索,为胆石
中医认为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于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且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着于肝。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所以肝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致脾土壅滞,湿自内生:或气郁日久,气滞及血,瘀血停积;或肝肾亏损,血不荣络等,均可导致胁痛。早在<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经脉》中就明确指出了胁痛的发生主要是因于肝胆的病变,张景岳将胁痛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属病理分型的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本病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由于SAP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临床上仍无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案。赤芍(Giukgolide B,代号为BN52021)为赤芍提取物中萜类物质,是炎性介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的特异性拮抗剂,通过与血小板
临床上不少脾胃病患者均有上腹饱胀不适、大便秘结等气机壅滞中焦的症状,或为主症,或为兼症。3年前曾跟随导师单兆伟教授坐诊,单教授善以理气通降法为基础治疗该类疾病,往往取得良效。今自以导师经验运用于临床,每每取效,深感得益,对该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有了更深体会,故将之总结成文,以期导师宝贵经验使更多患者受益。
《内经》提出:“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但又叮咛说“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总之,四诊合参,无遗巨细,方法愈多,诊断愈确。望舌是望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象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浅深,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可以指导处方用药。因为舌为脾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熏蒸,察舌可占正气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验苔亦可察胃气之存亡。在脏腑中,尤以脾胃与舌的关系更为密切。脉诊是中医诊断学
周围神经损伤后促进其再生和功能恢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目前该类疾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种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具有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增殖、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保护受损神经元和促进神经再生及结构重建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旨在探讨芪楮复筋方对外周神经损伤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等因素,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所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身心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临床与情志相关的诸多疾病与功能失调症候群也日渐增多,精神、心理失调人群(心身疾病者)也在扩大,可以各种不同的躯体不适为症状表现,而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失调即是其中较多发的一类,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喷门、幽门痉挛、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厌
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核心思想、学习过程及其对中医诊断教学的指导,认为建构主义学习过程就是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
《中医诊断学》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如:知识点太多、感觉凌乱:内容太抽象、难以理解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全体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医诊断学自身特点,总结了经验,以供同行分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