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雷电防护

来源 :2011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_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石河子气象局地面观测站1954年-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属于少雷区,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月雷暴日数最高值在7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34.6%,石河子4月开始有雷暴天气,10月后雷暴结束.雷暴日的日变化中,高值出现在14-17时,以10分钟内雷暴发生频数最高,56年来石河子雷暴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雷暴多发期,对应雷电灾害多发时段,针对石河子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本文提出防雷减灾安全防护措施,以防范雷电灾害的发生.
其他文献
利用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的重力和航磁数据,根据重磁场特征及其常规处理与纹理分析结果,同时结合研究区地震、地质资料,圈划了断裂体系分布;对断裂的活动和性质、断裂与含油井、钻遇火山岩井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今后深化认识研究区盆山结构的特征、断裂活动与分布对油气运移及聚集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对Tuson Uul油田塔19-31开发区块砂层组进行划分.查二段由上到下分为三个砂层组,即t21、t22和t23;查一段自上到下分为5个砂层组t11、t12、t13、t14、t15.利用钻井、测井、地质资料进行地震层位综合解释,完成各砂组的构造图、厚度图及油层分布图,分析了各油层的展布特点,明确了查一段是以反向屋脊断块和剥蚀尖灭共同控制的复合型构造—地层不整合油藏,查二段属于地层上超尖灭与反向屋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宿州市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使气象灾害信息能第一时间传播到基层农村农民手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保障服务,建立相应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服务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气象为农服务"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从LED电子显示屏、农村有线高音广播、GIS系统短信服务等方面对宿州农村地区气象灾害信息传输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对各地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所裨益.
简述广西农业干旱灾害影响,分析60年来的旱灾演变态势和广西农业干旱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并且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发和利用各种水资源及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本文选取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87个站点,利用1957-2007年中国高密度台站地面基本气象要素值中的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暴雨过程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选取定义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4个指标,对每个指标进行了正态化转化或Γ分布拟合,然后利用相应的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反函数确定数年一遇的概率等级作为等级标准,最终运用权重分析法建立了暴雨过程综合影响评估模型.应用此模型对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当重大灾害来临时,时常引发地面通信设施毁坏、交通中断,导致灾情信息无法及时上报,延误最佳救援时机,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针对我国应急救灾工作对于天基信息的需求,集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功能于一体,遵循灾情信息采集与上报流程,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北斗的多功能应急救灾终端,具有灾区路线引导、灾区现地对照、受灾区域定位、灾情信息采集与灾情信息上报等功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岛东部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规模巨大的海啸,对日本东部沿海造成了重大灾害.地震发生后20多个小时内,海啸也迅速波及包括我国在内的数十个环太平洋国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迅速做出应急预警,利用海啸数值模式等在短时间内计算出海啸到达我国的时间和波幅,制作出海啸警报和信息产品,并根据海啸实时监测数据对预警产品进行及时更新.海啸预警产品通过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和定量遥感理论,运用遥感蒸散法,对潜在蒸散计算和作物缺水指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进行了简化,对能量平衡中的相关参数尽量通过Terra MODIS卫星影像遥感反演获得,对裸露土壤区和植被全覆盖区分别建立裸土蒸发模型和植被蒸腾模型进行区域蒸散量估算,并通过简化计算获得的日作物缺水指标实现对土壤水分的定量反演.利用该方法和有关气象要素资料,对2004年河北省邯郸地区的土壤湿度进行了监测
江苏省淮安地处苏北平原的中心位置,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也频繁发生,给工农业生产和市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全市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上万元.为了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将各种天气预警信息和预报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递到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建立部署城市预警防灾减灾气象预警服务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需求.近年来,淮安气象部门大力加强中短
本文通过社会调查、道路结冰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查询,首先分析给出了道路结冰的概念、形成机理和影响分布特征等,然后在考虑业务中的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以发生道路结冰的县级行政单元为评价对象,以道路结冰持续时间为评价指标,根据专家经验并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划分出了道路结冰4个影响等级(分别为极严重道路结冰、严重道路结冰、较重道路结冰和轻度道路结冰);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道路结冰影响区域内各个等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