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的财政体制改革--假设前提与路径取向

来源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amor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税制的未完待续与"营改增"的全面推进背景下,财政体制亟待一场重要变革.其改革方向是财政分级体制的扁平化,从改革假设前提上需要遵循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体、以稳定的法制契约为架构、以地方官员行为无异化为标准,从路径取向上,通过历史逻辑思辨和现实重庆模式分析,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由于乡村政权的特殊性和乡镇政府角色不可或缺性,乡镇政府应加强政权基础和夯实财权保障,另一方面"省直管县"改革成败要受到权利、人口与地理多因素的约束,同时"财政摊薄"效应会使得直管县的财政状况恶化.
其他文献
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税收筹划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为背景,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教学主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典型案例缺乏,案例库建设滞后,税收筹划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税收筹划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完善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从税收筹划案例库建设、税收筹划教学组织实施、税收筹划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解决税收筹划课程实践教学难题的可行途径及长效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建设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实验区对财税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以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财税+会计"的财税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贵州省社会经济进入历史最快发展时期,GDP增速连续几年在全国位居前列,这一发展大势对贵州税务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深化税制改革为契机,以培养优秀的税务人才为己任,深化税务学历教育改革,加快推进税务学历教育模式创新,推进师资、教材与课程建设,全面提升税务学历教育发展水平.
如今中国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二,社会进入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而我们的人性、道德、信仰却出现了危机,使得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严肃思考并要做出回答的问题.这是制度、体制问题,还是政治、教育问题,追究谁之辜.当然,对教育本质本源的认识不清,不能不是一个核心问题.回归教育本质本源,按其要求行事,坚持起码的人性道德底线,树立神圣的个人信仰,建立崇高的个人品格,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任,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的问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首先通过"华为逃离深圳"的案例分析,得出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接着通过房地产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分析,研究土地财政带给实体经济企业的压力;最后通过狭义土地财政依赖度与广义土地财政依赖度的财政分析,研究"双面"土地财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在财政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非税收入的变化情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给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国家方针政策的
中国自1994年开始分税制改革,在此后的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均衡地区财力和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已然成为了转移支付制度的根本目标.本文揭示了中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的对策建议.
激励相容性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以解决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为目标,能够切实提高流域生态有益行为的收益,行之有效的实现流域生态保护目标.为使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具有激励相容性,应按补偿金的流转路径,将补偿全过程划分为上级政府转移支付、下游补偿和受偿区内部利益分配三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分别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研究表明,在上级政府转移支付阶段,应选择专项配套转移支付方式并将上级政府与流域下游的补偿额度统一计算
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跨境贸易和经营模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异军突起,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家近期对其销售产品的课税政策进行了调整,从而对其产品销售价格和未来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今后跨境电商发展策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未来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在地方官员晋升竞争框架内探讨了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履行提供公共服务责任的影响.模型显示,中央转移支付除了收入效应,还具有信息纠偏效应,能够矫正中央政府在晋升竞争中辨识地方政府努力程度可能产生的偏误;此外,如果中央政府以奖优为条件进行拨款,能够更好地激励地方政府履责.为了验证上述假说,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居民对县市政府工作评价作为履责的代理变量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确保经济不突破增长底线的双重目标是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选取1996-2016年的实际GDP季度数据,运用不可观测成分模型及卡尔曼滤波分离出产出的周期成分及趋势成分,运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该周期与趋势的时变效应,从而识别出中国近年来宏观政策对总产出的调控方式.研究表明,中国近二十年的宏观政策以顺周期调节为主;中国1998年与2008年两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