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体片段C4d在膜性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分布情况,联合免疫荧光Ig G染色,探讨C4d和Ig G在联合诊断膜性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来自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肾活检患者,其中膜性肾病31例,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19例,Ig A肾病2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5例。新鲜组织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Ig G表达情况,剩下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方法对石蜡切片进行C4d染色,观察阳性显色的强度及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计算诊断M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81例肾活检患者,免疫组化C4d的阳性率分别为膜性肾病100%(31例)、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0(0例)、Ig A肾病7.7%(2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40%(5例),免疫荧光Ig G的阳性率分别为膜性肾病93.5%(29例)、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0(0例)、IgA肾病3.8%(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0(0例)。31例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球均出现C4d沉积,而且是均一的颗粒状的沿着毛细血管袢分布。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的肾小球没有任何的C4d沉积。IgA肾病偶见C4d沉积,但分布不规则,沉积于系膜区或内皮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C4d的阳性率比较高,主要沉积于硬化病变部位及系膜区且分布不均匀。免疫荧光除了Ig A肾病有1例在系膜区出现较弱的阳性外,其余29例膜性肾病均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出现均一的荧光。免疫荧光Ig G和免疫组化C4d染色诊断M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Ig G(93.5%、98%),C4d(100%、92%),IgG联合C4d(93.5%、100%)。结论免疫组化方法进行C4d染色可以作为诊断膜性肾病的又一敏感指标,结合Ig G免疫荧光可以准确诊断膜性肾病,特别是冰冻切片没有肾小球的情况下,可以代替Ig G免疫荧光辅助诊断早期膜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