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广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基因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新型Rh血型系统的MLPA检测试剂盒,对广州地区收集的200名RhD阴性献血者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传统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RhD阴性献血者进行RhD表型鉴定.提取基因组DNA,采用MLPA检测试剂盒对收集的200名RhD阴性献血者进行RHD基因分型.对于不能明确分型的标本,进行RHD基因直接测序分析.结果:在200名RhD阴性献血者中,采用MLPA方法对196名进行了明确的基因分型.其中,127名为RHD基因缺失(占63.5%);仅检测到包含RHD1227A突变的DEL等位基因有41例,其中38例包含杂合等位基因,其余3例包含纯合等位基因;仅检测到RHD (1-2)-CE (3-9)-D (10)等位基因的有23例,其中19例杂合,4例纯合;3例包含2种不同的RHD等位基因(1条为RHD (1-2)-CE (3-9)-D (10),另1条为RHD1227A);其余2例分别包含杂合的DFR-2(RHD-CE(4)-D)及弱D15型(RHD845A)等位基因.在其余4例直接测序分析的标本中,2例包含杂合的RHD711delC突变;1例1条等位基因为MLPA检测到的包含RHD1227A突变的DEL等位基因,另1条为包含711delC突变的RHD等位基因;其余1例的1条等位基因为MLPA检测到的RHD (1-2)-CE (3-9)-D (10),另1条为包含新突变的RHD等位基因(1154G>T,385Gly> Val).结论:MLPA检测试剂盒是适用于中国人群的1种快速、有效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方法,能够对中国人群常见的各种RHD基因型进行明确分型,适用于参比实验室相关疑难标本的基因分型检测.也可应用于中国人群常见的Del表型检测,使Del表型患者不必再输注RhD阴性血液,节约稀有的RhD阴性血液资源.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近年来澳门特区捐血者因血色素不合格而暂缓捐血的百分率逐年上升原因,以及捐血次数和频率对本澳捐血者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268(人)份捐血者的静脉血样,检验全血计数和血清铁蛋白,对检出的294名低铁蛋白捐血者中可追踪的118人跟进研究.结果:1)首次捐血者的低铁蛋白发生率为3.3%,非常规捐血者为6.7%,常规捐血者为18.6%;2)男性低铁蛋白发生率随过去1年捐血次数增加而上升,女性低铁
临床上的输血过程包括从医师开立医令到血库核发血制品,再到护理人员执行把血制品输注到患者身上。本文综述了临床输血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并根据输血过程建立了临床输血作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模块。
目的:考察了5种、11个批次的中国市场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分析相关制品的成份。研究对国内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估,为建立新的制品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公司人FⅧ、CSL Aleviate、+公司人FⅧ、L公司人FⅧ和Bayer Kogenate(R) FS,通过FⅧ测定进行制品活性评估,通过FⅡ、FⅤ、FⅦ、FⅨ、FⅩ分析杂质蛋白含量,用3种不同蛋白测定方法测定制品总蛋白含量
目的:联合多家采供血机构开展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研究,为制定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RP法或BC法由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10~16 U 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随机用A、B两种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评价过滤前后血小板的质量和功能,共完成202例研究.结果:汇集血小板数≥2.4×1011个的共1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法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该方法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从随机采集的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其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100 μM的自体血浆中,注入PVC袋,在波长为420 nm的可见光下照射,总照射剂量为40J/cm2;对照组:使用相同来源的淋巴细胞,悬浮于不含核黄素的自体血浆中,不进行光照处理.用植物凝集素(PHA)同步
目的:回顾性调查长沙市无偿献血者中男男同性HIV感染情况及WB带型分析,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体检征询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市2010年1月~2012年6月无偿献血者314551份血液标本及其人口流行病学资料,采用ELISA初筛检测,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免疫印迹(WB)进行确认。结果:2010年1月~2012年6月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80例,其中30例为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法的窗口期HIV血样。方法:将酶联免疫法阴性标本采用六混样用2种试剂进行平行核酸检测,在检测出阳性标本后,亦用2种试剂对其拆分进行单管核酸检测。结果:10个月内共筛查16769例酶联免疫阴性标本中,核酸检测出1例HIV阳性标本,罗氏一代试剂由于该标本病毒载量浓度过高体现出抑制作用,罗氏二代试剂未显示出抑制作用。结论:目前现行开展的检测技术仍有安全隐患,为进一步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目的:观察人体红细胞膜CD35和血液中CIC在HBV感染时的变化,探讨红细胞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HBV感染者10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CD35+-E(%)和CD35-GMFIR,采用C1q-ELISA法测定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组红细胞膜表面CD35+-E(%)和CD
目的:本研究确定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浆sHLA-G水平和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膜HLA-G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关系.方法:225名首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依据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活性,分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组(acute GVHR)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组(chronic GVHR),分别为96名和129名.健康献血者95名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法分析单核白细胞膜HLA-G
目的:依据常规检测结果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有效拆分率(拆分阳性数占总混样阳性数的比率)、“假阳性”率(拆分阴性数占总混样数的比率),对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进行应用评价.方法:对酶免分析(EIA)阴性、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和随防,观察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计算试验的有效拆分率及“假阳性”率.结果:应用罗氏COBASs201系统,采用6混样(pool)检测,阳性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