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攻击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

来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l_di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受虐待小学生攻击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 Buss 和 Perry 攻击性人格量表,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攻击性人格维度和受虐待情况。结果与无虐待组相比,受虐待组小学生的攻击性人格各维度分和攻击性总分明显增高:攻击性总分[(32.60±8.01)分 vs(19.28±4.97)分,t=11.51,p<0.001], 并且男生的攻击性高于女生:攻击性总分[(26.51±9.74)分 vs(21.30±7.09)分,t=3.95,p<0.001]。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虐待总分与攻击性人格量表各因子分和总分呈正相关(r=0.287~0.797,p<0. 001),性虐待仅与躯体攻击、指向自我的攻击和攻击性总分呈正相关(r=0.159~0.181,p<0.05)。情感虐待能够正向预测躯体攻击、语言攻击、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和总攻击性(Beta 值=0.274~0.439,t=3. 502~7.007,p<0.001),躯体虐待能够正向预测攻击性人格的所有维度和总攻击性(Beta 值=0.172~0. 358,t=2.196~5.718,p<0.05或 p<0.001),忽视能够正向预测愤怒和指向自我的攻击性(Beta 值=0. 203~0.235,t=2.770~3.207,p<0.01),而性虐待对攻击性人格没有预测作用。结论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形成高攻击性人格,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对攻击性人格具有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
孔子道德哲学体系中的耻感具有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道德品性。当耻感与“礼”相联系时,它注重的是社会的道德评价,以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为条件,具体表现为道德他律;当耻感与“仁
政治自由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作为自由在政治生活领域的现实表现,政治自由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对现实政治生活具
当耶稣会士首次向中国读者传播天主教经济伦理时,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长期受到儒学传统熏染、并正在受到利益关系严重腐蚀着的晚明社会.耶稣会的"适应"策略指引他们走上了与中
族群原生性至少部分是宗教性的,它们经常会表达在宗教的话语中,影响原生性的情感认同。本文所研究的土族在与汉、藏、蒙古等多民族的互动中,也在文化上受到这些民族的一些影
传统民间报刊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办报刊,发展到清代,便是以《京报》为代表的民间报房出版物。清代传统民间报刊的发行包括京城与京外各地两个发行区域。京城以内的发行直捷而
凉山彝族在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之前,都要举行咒鬼法事,目的是为接下来的仪式扫清障碍和排除干扰,而超度祖灵中的咒鬼法事同时还具有为祖先驱逐缠身的魔鬼和卸去一切枷锁,还他
当前,在全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阿洪作为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及伊斯兰精神的体现者,其特殊身份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阿洪是政府和穆斯林群众之间的桥梁和
存在三种意义上的向乌托邦告别。从前的乌托邦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但是乌托邦主义者缺乏中间阶段,脱离现实,不善生活。马克思主义并非不是乌托邦,而是一种具体的乌托
经堂语是我国穆斯林学者在经堂翻译经典或演讲时所使用的融汉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一体的混合语言.本文试图从"语气"着手,对经堂语从其中枢部位进行解析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