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进展

来源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安全问题的加重,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的增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已经越来越多,癌变的几率也逐年加大.据统计在胃镜检查中,大约有80%~90%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胃部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胃炎的发病率也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更多.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萎缩性胃炎的人约占50%.另一项统计显示,患严重萎缩性胃炎的人群中,20~30岁的人占3.8%,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则达16.2%,并且有年轻化趋势.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是世界公认的胃癌发展方式,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不加以治疗,将大大增加胃癌的发生几率.西医对于萎缩的腺体暂时没有可行的药物治疗,中医在这方方面则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减轻,消除,甚至逆转萎缩的胃粘膜腺体细胞,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胃癌的发生风险,因此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胃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腺体萎缩、减少甚或消失,胃黏膜的肌层增厚,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幽门腺化生、不典型的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中医没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名,却有一系列关于萎缩性胃炎症状的描述,如"胃脘痛"、"嘈杂"、"痞满",根据这些症状描述,从而推测出古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型研究,以及根据相应症状所施的方药治疗.随着近代胃镜技术的发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有了明确的标准,而相应的治疗效果却难以让人满意,这有让人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中医的治疗.
其他文献
本文浅谈中德医学差异,两国技术方面跟国内差不多医学理念的不同,德国医患相互尊重,整体素质高,关系和谐。德国有严格的诊疗规范实施:遵循指南(推荐UP-TO-DATE )。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持续增高,发病高峰年龄15~25岁,低龄化趋势,病程长,慢性过程,缓解和复发交替,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及生活质量低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表现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类型。UC及cu发病机制、疾病行为有所
癌痛:是指由于恶性肿瘤破坏患者机体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的死亡更令人恐惧,全世界每天有500万以上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中国每天有100万癌症患者在忍受疼痛。具体分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癌痛全程管理的护理流程。只有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同时更新阵痛的理念,丰富疼痛的相关知识,才能获得更多的疗效达到镇痛的最大化。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疾病的金标准,其诊断的精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临床上30%左右的患者肠道准备欠佳,与患者对肠道准备的认识不足和依从性差所致.本文明确了肠道准备的重要性,介绍了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达标率的护理干预措施。
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以其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收费低廉、见效快、注重人与人之间交流等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均广受推崇,在脾胃科的护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耳穴贴压、药穴指针疗法、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直肠滴入、中药消化道内镜介入、穴位注射、中药热熨敷、辩证施膳指导及针灸等绿色中医特色疗法,对脾胃科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功能性肠病是症状源于中、下消化道的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表现为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而无器质性改变的综合征。心理、社会因素是功能性肠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功能性肠病的护理目标是控制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详细分析了肠易激综合征可采取耳穴埋籽、艾灸、中药脐敷、穴位按摩、中药保留灌肠几种中医护理法。
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病死率达40%-60%,ARDS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重要治疗手段早期识别正确急救尽早机械通气。患者于某某,男,50岁,个体,初中文化·住院号:0856106·主诉:中上腹痛三天·入院时间:2016-02-0212:40平车入院·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一般资料·现病史:两天前饮400g白酒后出现中上腹痛,伴头痛、心慌、胸
目的:观察本院消化科自拟方健肠Ⅰ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肠轴相关物质的影响.方法:124例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肠Ⅰ号方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消化道症状评分、血清脑肠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消化道症状评分除腹痛外,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食源性肠道疾病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肠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带来的健康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快速涌现,目前已成为全球广泛存在并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随着医疗机构逐步参与,哨点医院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得食源性肠道疾病的监测从以往单纯的疾病预防、食品加工转向医疗机构的主动监测.文章介绍了食源性肠道疾病的定义、基本要素、分类、发病特点等基本信息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生活满意指数(LSIA)的结果.结果: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NHP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活满意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