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离子掺杂改性水性聚氨酯膜的研究

来源 :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低聚物多元醇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硬段,乙二胺为扩链剂,合成水性聚氨酯乳液,以醋酸钴(Co(Ac)2)为钴源,通过共混制备钴离子改性水性聚氨酯膜(Co-WPU).红外光谱(FT-IR)证明,掺杂剂与聚氨酯为物理共混,没有新的化学反应发生;扫描电镜(SEM)观察得到Co与PU很好的相溶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界线分布;热重分析(TGA)数据显示,钴离子掺杂加快了膜硬段区域的分解速度,降低了软段区的分解速度.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膜对50wt%的苯-环己烷溶液的选择性和渗透汽化性先降低后升高,当M[Co(Ac)2]:M[WPU]=0.4wt%时,Co-WPU表现出最优的渗透汽化性能;分离因子为10.89,渗透通量0.045kg/(m2.h),高于未改性WPU膜(α=9.41,J=0.029kg/(m2.h)).
其他文献
二级垛式悬臂式挡墙由单级悬臂式L型挡墙呈上下砌垛方式组成上层单级悬臂式L型挡墙和下层单级悬臂式L型挡墙,该结构型式简单、占地少、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等特点,在工程中逐步得到了应用.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以砂土为填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二级垛式悬臂式挡土墙的动力特性.测试了二级垛式悬臂式挡土墙模型在不同峰值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动位移及侧向动土压力随挡墙高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二级垛式悬臂式挡土墙
利用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方法对开滦矿区林西矿的地应力进行了实测,获得了井田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区域构造与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林西矿地应力是以水平压应力为主导,最大主应力高于我国其他矿区一般水平,显示出北西~南北方向地应力作用较强、北东~东西方向较弱;林西矿位于开平向斜转折端及东西向平缓横向展布的一系列褶曲之间,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与开平向斜的控制作用有很大关系,地应力测试结果显示最
弯强作为水平定向钻进曲线段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参数,设计时如果采用较大的弯强,则可以减少造斜进尺、缩短钻进距离、节省工程施工费用;但弯强过大将会造成钻具的磨损加剧,甚至钻具不能顺利过孔以及钻杆折断事故等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通过对曲线段作为铺管段时、保证钻具顺利过孔以及钢质钻杆柱安全工作的三个因素运用数学力学计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曲线段设计的极限弯强,并在盐碱地改良项目施工
基于某深厚软弱场地地铁车站狭长深基坑大样本实测变形数据,开展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与地表沉降统计分析,并与已有国内外学者对世界不同地区基坑的侧向变形和墙后地表沉降与基坑开挖深度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其他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的优势,在限制深厚软弱场地基坑变形方面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基坑地下连续墙的侧移监测数据的离散性明显比墙后最大地表沉降的离散性要小,墙体位移数据监测可靠度更高;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制合成气过程中镍基催化剂表面C物种生长到C6物种的可能反应路径,通过计算得到了每步反应的活化能以及其空间构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CH物种解离后生成的C物种,逐个累积生长成为C2、C3、C4、C5物种,最终形成结果为石墨六碳环物种.与C物种逐个累积过程中C4和C6物种的生成相比,C2和C2物种直接结合生成C4、C3和C3物种直
采用多尺度实验方法对聚乙烯环管反应器内颗粒的溶胀机理、发生条件、以及溶胀对液固两相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包括单颗粒尺度的形貌测量、颗粒群尺度的溶胀率测量、环管反应器的可视化测量等.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干颗粒与溶胀颗粒的表面形态差异;应用膨胀仪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聚乙烯颗粒溶胀过程的体积膨胀率、液固传质速率;应用高速摄影仪与图像运动分析软件测量了环管二维床内液固两相流浓度分布和颗粒速度,揭示
本文利用硫化杜仲胶(SEUG)与SBS复合制备改性沥青,研究了SEUG与SBS在提高软化点和低温延度性能条件下的最佳配比与各项高低温性能.针对三大指标、感温性能、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EUG具有提高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潜质.对改性沥青加入SEUG、SBS后的复合改性沥青与5%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相比高低温性能都得以提高,而SEUG取代部分SBS后改性了沥青的使用品质,更减
本文针对新开发的长桨短叶片复合搅拌桨(LSB),采用k-ε湍流模型研究了釜内流体的流动特性,重点分析了釜内的流场分布、湍动能及其耗散率,并与标准六叶片涡轮桨(DT)进行比较,同时考察了搅拌桨是否完全浸没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SB桨的上部长桨部分浸没在液下时,釜内呈现有规律的单循环轴径向流动,在长桨作用区域径向速度分布较为均匀,且釜内湍动能及其耗散率分布均匀.当长桨完全浸没时,釜内流型发生
提出并研究高孔容二氧化硅凝胶的三组分蒸馏护孔干燥方法.实验原料采用高压连续碳化法制备的高孔容二氧化硅凝胶,通过加入适当比例的两种有机溶剂与水形成三组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回流置换后进行蒸馏干燥,最终得到蓬松的的二氧化硅粉末.实验考察了加入有机溶剂的比例、回流置换时间、蒸馏温度对产品的影响,用全自动氮气吸附脱附仪、吸油值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组分蒸馏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干燥过程中二氧化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PLA)/三元乙丙橡胶(EPDM)/有机蒙脱土(OMMT)三元共混物,初步研究了OMMT对EPDM分散相尺寸的细化作用,以及对PLA/EPDM共混体系拉伸性能的影响.OMMT的增容细化效应可以利用纳米粒子选择性分布来加以解释.实验结果表明,OMMT以插层结构存在于共混物中,由于OMMT与EPDM的极性相近,OMMT粒子更倾向于分布在PLA与EPDM的相界面及EPDM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