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质气溶胶颗粒的在线制备及其在烟雾箱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质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干旱和半干旱沙漠地区的地面扬尘,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气溶胶颗粒物之一1。矿质气溶胶对全球环境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也是严重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已经初步认识到了矿质颗粒物对典型气态污染物(VOCs、NOx. SO2等)在非均相反应方面的影响2;而其对SOA生成过程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研究矿质气溶胶颗粒的大气光化学反应过程对深入认识和了解其环境效应以及对大气复合污染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柴油车排放的NOx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控制NOx排放的一个主流技术是NOx存储-还原(NSR,NOx storage and reduction)。该技术在贫然状态下将NOx存储在催化剂上,然后富燃状态下将之还原[1]。目前,人们对NOx存储机理己基本达成共识,而对NOx还原机理还存在争议[2]。当H2作还原剂时,Liu等[3]认为H2以溢流的方式与存储NOx反应。作为柴油车尾气中还原组
氮氧化物是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种之一。随着NOx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为有效消除氮氧化物,广大研究工作者积极研究开发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目前得到大量工业应用的技术之一,而选择性能优良的催化剂是解决SCR法的关键技术。人们为寻找高效、环保的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已经成为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在众多的环境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多氯代二苯并-p-二噁英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简称 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Polv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简称 PCDFs)、共平面多氯联苯(Coplanar PoIYchlorinated d
金属有机网络(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是一类具有三维结构结晶性固体化合物。由于它通常具有可控的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隙率(一般BET面积大于1000 m2/g),已经在气体分离,吸收与存储中得到应用。1 例如,MOF-177因其具有4526m2/g的比表面积[2],已经表明, 在1 bar和77K条件下能够吸附H2的量高达1.23 wt% and 32.1 g/L。
矿物气溶胶是一类重要的大气颗粒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常会和矿物气溶胶结合而发生进一步的迁移转化。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80%为单羟基,二聚羟基占20%。由于高温方石英晶体的密度和发射指数与无定形二氧化硅的相近,其(11O)和(111) 两个晶面拥有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存在的两种硅醇类型,因此可以这两种互补的晶面来模拟环境中常见的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
本研究采用双通道采样器在德国美因茨大气环境中的粗、细颗粒物进行为期一年 (2006.6~2007.5)样品采集,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HPLC-MS)对样品中所含的包括蒎烯氧化产物蒎酸、蒎酮酸和3-甲基-1,2,3-丁三酸(3-MBTCA),二元羧酸(C5-C16)和硝基苯酚等的水溶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同时,本研究还对这些水溶性有机物的季节变化、源和汇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己二酸
柴油车具有低油耗、高功率、低排放和耐久性好的优势,在汽车保有量中比例越来越大,轿车的柴油机化己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柴油车排放尾气中,碳烟颗粒和 NOx是主要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机内净化结合尾气后处理才能满足要求。后处理技术中,在同一催化床层上使碳烟和NOx互为氧化还原反应而实现污染物同时去除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技术;近年来,高效催化剂的开发以及污染物催化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红树林生态系统因其具有的高生产力、富含有机碎屑、有机碳和缺氧环境等特性使之成为PAHs吸收和累积的场所。红树叶片表面具有较厚亲脂性结构的角质层可吸附大气中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因此,红树叶片吸收被认为是空气中PAHs 进入红树体内并被富集的最主要途径。
CARIBIC是欧盟资助的大型全球观测研究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搭载于大型民用航空器上的大气采集分析装置,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痕量气体、大气气溶胶等物质进行长期大尺度的观测,了解全球尺度上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的变化情况,为全球尺度大气的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我国燃煤的汞污染排放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开展燃煤电厂的汞污染排放控制已经被环境保护部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燃煤烟气中汞污染的控制技术主要有两种:SCR+FGD和活性炭吸附法。我国燃煤中氯含量一般较低( 63-318 mg·kg-1),使得SCR+FGD技术在我国的脱汞效率不高。此外,脱硫副产品中的二价汞很容易再被还原成Hg0释放到环境中。另外, 我国燃煤中硫分含量普遍很高,从而使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