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世纪”的理论建构与东方视角

来源 :2019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中世纪”(global middle ages)是21世纪以来在欧美中世纪史学界逐渐兴起的新研究视角,希望将全球史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传统的中世纪研究时期,并将全球理念的运用推广到中世纪时期。近年来,这一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并在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中,又生成了许多新的学术概念和研究框架。本文拟对21世纪欧美学界对“全球中世纪”的发展进行初步的梳理,呈现海外学界目前对术语的界定、内涵与外延的思考成果。在“全球中世纪”研究方兴未艾之际,中国学者也应当积极参与到这一理论建构当中,以强化在广义中世纪时期研究中的东方视角。
其他文献
学术界一直较为重视对民国时期一流史家的研究,稍后又注重对扬名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家在民国时期取得成就的探讨。在这两种研究路径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被遮蔽的史家群体,他们不及民国学界那些一流史家耀眼,也没有新中国成立后那些史家炫目的光环。但是,他们在民国时期取得的学术成就,确系推动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受到前两种研究倾向的影响,致使他们在民国学术版图中的地位不断被挤压。因此有必要重返历史现场,揭示他
20世纪是一个社会形态急剧变迁的时代,也是一个异质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随着文化人类学的传入,中国学者一方面继承传统经学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充分吸收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在古礼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新见解、新认识,不仅有力地促成了传统经学向中国近代史学的转变,而且对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土山湾印书馆是在华天主教设立从事出版印刷时间最长的文化机构。该机构印刷了大量宗教图书、教科书、法文图书等书籍,其中尤以编纂出版的法文《汉学丛书》影响深远。《汉学丛书》主要由法国传教士和中国学人编纂而成,以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文学、信仰为主要内容,是近代中外学人从事中国汉学的另一代表。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近代中国社会,土山湾印书馆既不同于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的官办出版机构,也不同于迎合社会精英阅读世界的
会议
中意近世的百科全书式学者王夫之与维柯,在学行与影响上有诸多引人深思之处。二者皆以学术思想名世,但在人生路径上,前者功名之路失败而转向文化创作,后者则一直致力于学术。从政治态度上看,前者有浓厚的忠君意识和严格的华夷之辨,后者对基督教世界的政治更迭并无明显不适,而强调宗教分野下的民族对立。他们皆身殁而最初学术不彰,现象类似然原因有别,前者更多缘于文化政策高压下的未曾刊刻,后者主要在于自身思想与学术风尚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史的“全球转向”相对滞后,这与其自身的研究特点和学科传统有一定关系。从现有的全球思想史研究来看,“全球转向”无论对于改变传统思想史的局限,拓展研究领域,以及回应全球化时代所带来的新命题,都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全球思想史首先是一种跨文化研究,其作用主要扮演了解构的角色,但它是通过建构多重主体性与多中心的方式来消解单一文化中心主义的,并在此基础之上试图重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宏大叙事结构
中西史学起源不仅各有形而下的事实与材料路径,更有其形而上的理性与观念路径。中西史学起源,都以建立哲学上的“普遍历史”为前提,有一个从“普遍历史”到“特殊历史”的生成过程。以中国言之, 《易经》发端,道家成立普遍历史,儒家发明形而上的义理路径, 《春秋》改造形而下事实开辟源流,司马迁以《易》学为根基,贯通儒道,成立“史家”。以希腊言之,米利都学派奠基了自然哲学路径,从阿那克西曼德到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完
会议
会议
西方历史哲学从维柯开始,历经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安克斯密特是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代表者,他的研究设置了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研究议程,他的成果极大地扩展了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研究范围,他的叙事实体理论成为叙事主义历史哲学发展的基石。安克斯密特认为,模糊的过去由于历史学家的构建而被形塑,并以叙事实体的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而使过去得以显形的主要途径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