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ovel COF drug loading system for drug delivery to the brain

来源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子设计,基于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的高表面积、低毒、亲脂性、可修饰的优势,将不同链段生物亲和高分子(姜黄素改性PEG 两亲聚合物)修饰于COFs 表面,同时包覆分子靶向药物或模型药物,构筑高效脑部载药体系,有效改善转移性脑肿瘤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六步锻炼法在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的作用。方法1临床资料共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78例,男38例,女,4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5岁,其中61~70岁24例,71~80岁32例,81岁以上16例,其余6例为双侧髋关节置换。
目的 进一步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带引流管下地活动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2月我科120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120例患者均为单纯的颈后路手术,且无其他合并症,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目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低毒力细菌感染通常症状不典型,容易产生漏诊导致翻修失败。通过比较术前及术中不同方式对于髋膝关节置换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以及费用和实施难易程度。评估不同检测方式的优劣。为临床诊断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介绍经Wiltse入路行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腰椎肿瘤的手术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创伤骨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留置各种管道的患者526例,随机抽取对照组263例,实验组26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种、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按常规留置管道护理,实验组护理人员成立品管圈并集中培训,品管圈由护长、护理组长及各个层级的护士共8名组成,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包括(主题选定、圈徽设置、成员信息、成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3细胞条件培养液(PC-3-CM)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肿瘤骨转移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健康成人骨髓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C-3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换液,继续培养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即PC-3-CM.
目的 选取由于静坐少动引起下背痛症状的大学生人群作为受试者进行分组,分别使用瑞士球和徒手操两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以核心区为主的康复训练,测定和比较训练前后下背痛症状以及腰背肌肌力变化情况,为丰富下背痛的治疗、预防方面的创新措施提出实验支持和建议。
目的 探讨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经治的22例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8.6岁.韧带损伤分度根据1968年美国医学会为韧带损伤定义,均为Ⅲ度损伤;损伤类型:内侧副韧带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8例,外侧副韧带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
目的:(1)探讨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之间的关系;(2)探索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快速准确求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Mimics14.0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腰椎为各个独立蒙板文件,进行空洞填补并直接读取其蒙板文件的CT值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后早期发生吞咽困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访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间,我院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134例,排除术前存在吞咽困难9例,失去随访11例,临床资料不完整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