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烟赤星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2010年,在浙江新昌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香料烟不同打顶时期、不同施氮量对香料烟赤星病的发生影响,并选择了3种农药进行了大田喷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打顶对香料烟赤星病有一定影响,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赤星病有减轻的趋势;烟叶成熟过程中不同时间赤星病发病情况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中,高氮和低氮处理间差异显著;药剂防治试验表明,45%菌核王铜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分别为52.70%、61.08%和61.83%,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是食物蛋白营养价值的关键成分。提高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对于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强化人体营养与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控温条件下和常温条件下柑橘内生细菌发酵产生必需氨基酸的能力,并研究分析了植物营养剂(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发现了柑橘内生细菌能发酵分解基质蛋白,产生必需氨基酸。这些必需氨基酸能被水稻吸收转化,生产优质蛋白稻米,使其氨基
向日葵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病害.本研究从向日葵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好生防效果的细菌菌株CF4-51.经试验测定,生防菌株CF4-51对向日葵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代谢气体对菌核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F4-51发酵液处理离体叶片和种子,对菌核病的防效分别达到85.33%和78.36%,田间试验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4.58%,并发现对向日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萌发法测定了多菌灵等五种供试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王铜效果最差,另外3种杀菌剂效果差异不显著;多菌灵对分生孢子的抑制效果也是最好,其他4种杀菌剂效果差异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这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50%咪酰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王铜最差;咪酰胺处理的小区花生平均产量最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重要的作物病原真菌.研究核盘菌病毒可以为由核盘菌引致的作物菌核病防治提供有益的病毒资源.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核盘菌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真菌病毒,并首次在核盘菌中报道了真菌DNA病毒(Yu etal.2010).
会议
蚕豆赤斑病广泛发生在我国各蚕豆种植区,是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蚕豆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当气候适宜时,病害严重发生,造成植株叶片脱落,甚至早衰和枯死,导致50%~70%的产量损失.研究表明,引起蚕豆赤斑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蚕豆葡萄孢(B.fabae)和拟蚕豆葡萄孢(B.fabiopsis,但拟蚕豆葡萄孢目前还只在湖北省被报道.本研究对甘肃、青海、江苏、安徽、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栽培措施的改变以及杂交稻等高产品种的推广,目前水稻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的一种主要病害.20世纪80年代后,该病的发生和为害不断加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反映出与该病害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病害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尚处于相当匮乏的水平.关于稻曲病的侵染源、侵染途径等问题,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均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为此,本文对水稻小穗内各个部位的侵染情况进行观察.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常年流行频率高,发生为害重,对油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防治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对口高效药剂,2009~2010年我们开展了8种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试验,试验结果为:24%噻呋酰胺(满穗)防治效果为57.4%,33.5喹啉铜(净果净)防治效果为1.03%,25%嘧菌醋(阿米达西)防治效果为56.62%,70%甲基托布津防治
Plants sense potential microbial invaders by using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to recognize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In rice, the 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 kinase XA21 act a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D35菌株是一株从健康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表现出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其次,生代谢物质对多种农作物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并且能增强其抗病性。为了解球毛壳ND35菌株在接种植物后的侵染定殖方式和探索对球毛壳ND35菌株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本文主要进行了球毛壳ND35菌株在宿主植物杨树上的侵染定殖观察、球毛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新近发现的、严重为害水稻的恶性病毒病,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播介体.该病如发生流行,控制难度极大,给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造成毁灭性为害.2009年该病害在湖北省的发生面积为3万亩,主要发生区域在与江西、湖南、安徽交界地区的晚稻区,一般田块损失率在10%~20%,重者损失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