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核到管理:教师绩效评价的一种视角

来源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绩效评价是一种有意义的组织变革.中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评价在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在于将教师绩效评价简单视为工资发放的工具.学校的管理文化对教师绩效评价政策的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过于强调行政化推行、价值冲突、专业缺失都对削弱了教师绩效评价的政策效果.从管理学的角度,教师绩效评价需要超越传统考核的范式,走向绩效管理,其中的重点是将教师评价与学校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做系统思考.在借鉴英国教师绩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教师绩效管理的模式,其内涵包括多重而恰当的评价目的、多元而深度的评价主体、完整而简约的评价过程、开放而可行的评价技术、专业而切己的评价标准,包括了绩效计划、过程控制和考核改进三个阶段.
其他文献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小学教师实践智慧在我国逐渐引起关注.教师实践智慧研究在我国兴起绝非偶然,更不是跟风、赶潮流,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主要原因在于生活世界在教育中的回归,教师专业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脱节以及当前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和行政要求下的教研活动两种途径.在资源短缺、人力不足的历史发展时期,这种模式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其思路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的理据进行了论证.结合本文作者主持的若干项研究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为了推动学校循环-差异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水区,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与学校教学工作主题相融合,步调相一致的方法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了针对学校实际的措施,克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障碍,取得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推进良好效果.
"把井口开大"是某高中语文教师用以表征备课原则的隐喻.从喻体与本体关系来看,它是由"井口"、"井"、"开大"构成的喻体系统,隐喻备课实践中拓展探究资料的过程.从隐喻与语境的关系来看,它反映了语文教师对汉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深刻体认,同时,作为落实人文精神的具体案例,具有策略上的启示意义.从隐喻的认知功能来说,它能够使人们认识到语文教师的备课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建构性的特点.
立足校本,探索基于组织生态环境下的教师发展路径,开展中小学学校教师发展的校本功能建设,是当前学校内涵发展探索的重点领域.尽管自组织特点为学校营造教师发展环境提供了可能,学校成为教师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环境条件、以及教师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因素,学校本位的教师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本文以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顺义区合作开展的"UDS合作优质学校建设项目"为背景,介绍了以参与式校本研修方
实习指导教师是师范生开展教育实习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师范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体验教学、承担班主任工作、组织班级主题活动.通过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教师模式(UGS)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角色和指导策略进行考察研究.研究发现,中学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客观性、自觉选择性、交叉性、实践性、对应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特征.指导策略一方面指导目标明确,指导内容系统化;
随着教育与课程变革愈渐深化,创造相应的社群合作性情境支持教师持续学习以改进教学实践成为当前学界讨论的话题.本文基于中国大陆新课改背景,通过对W,F两初中学校教师透过校本教研持续学习过程及内容进行探究与分析,发现教师透过校本教研的学习成效反映在其不同的知识建构水平上.不同校本教研社群情境中教师学习的内容广度、深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社会性互动等不同都影响到教师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nearly one fourth of all school age children are immigrants or the children of immigrants (Haskins & Tienda, 2011).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se students begin school speaking S
会议
2012年,洛杉矶教师联盟(UTLA)出台了新的教师发展和评价框架(TDEF).该框架致在"以一种综合、连贯的方式改进每一间教室中的教与学".其基本框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定期的多种测量的总结性评价,二是基于总结性评价做出的形成性的专业发展支持.后者又包括对熟手教师提供的专业发展过程活动,和对非熟手教师提供的干预和指导活动.这些评价的依据都是加州教学专业标准.该框架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基于标准的评
中小学教师专业涉及理论知识、实践智慧和应用技术三种知识.问题是:大学或教师教育机构仅仅关注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而几乎不重视教师的实践智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研究虽然开始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却很少为教师的实践智慧的形成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在有关教师"实践智慧"的文献中,至少有三个人给出的方案值得关注:一是赫尔巴特的"实践智慧".二是波兰尼推荐的"师徒制"以及"做中学";三是舒尔曼的PCK.鉴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