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来源 :河南省林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tc_yz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下经济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其他文献
本文首次发表了黄樟一新变种,即:毛序黄樟。同时,介绍了它的形态特征和优良特性,为河南郑州市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常绿阔叶乔木树种资源和繁育经验。
油茶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适生范围广,品种资源丰富,结实早,产量高。其产品在医药、日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论述了河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设想,对于开发该省生物质能源,提高油料自给能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立足豫南山区丰富的乡土树种资源,从中选出最适用于生物防火的主要乡土树种栓皮栎、分析防火成因、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攻克生物防火技术难关、研究防火效果,然后在豫南山区大面积推广,既推广先进的防火技术又节约大量的防火资源,达到节约型防火项目建设要求。
河南林业外资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截止目前,已建和在建林业项目共有8个,分别是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河南省农业发展(林果业)项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豫西农业综合开发(林果业)项目”、日本政府贷款“河南省林业持续发展项目”及德国政府赠款“中德财政合作农户林业发展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1.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
本文通过对平原农区林业的特点、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出路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的对策,提出了平原农区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苹果树早期落叶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病害;二是水害。两者同时出现时苹果树落叶现象尤为严重。病害在我国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病害种类包括:褐斑病、圆斑病、灰斑病、轮斑病4种。水害在我国沿海较多的地方和地下水位高的果园比较常见。干旱,也能导致落叶,但这只在西北高原地区,气候特别干旱的年份,才有发生。某些苹果品种如金冠、鸡冠的生理落叶也比较普遍。并且与上述3者(病害、水害和干旱)有一定关系。本文分析了苹果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必须摸清资源、严加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每株定位,使用测高仪、围尺、皮尺等逐乡、逐村、逐株实地测量,对河南省伊川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长状况、树龄、级别等,并针对其科研和利用价值、生存和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保护管理策略和具体措施。结果表明,伊川县现有
为确定太行山南麓栓皮栎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河南省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30年生的6种不同密度的栓皮栎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不同密度的栓皮栎人工林的林木生长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栓皮栎的林分密度与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单株平均材积关系密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单株平均材积均随着林分密度的逐渐增大而减小。太行山南麓30年生的栓皮栎人工林的最佳林分密度应控制在14
本文对洛阳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剖析了洛阳市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洛阳林下经济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生物质能源林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贮存于植物中的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一直是人类消耗的主要能源。但化石能源的短缺及其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世界资源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和促进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寻找替代能源,即生物质能源林。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我市生物质资源林比较丰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