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EG化葛根素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学术年会暨“江中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PEG化葛根素的稳定性,为PEG化葛根素贮藏条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建立PEG化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再采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和避光等影响因素对PEG化葛根素的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PEG化葛根素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光照条件下降解严重,尤其在光照条件下,其降解现象非常显著,其次为温度.结论:PEG化葛根素贮藏需采用低温冷藏、避光并干燥的环境.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藏药俄色叶药材质量标准,为俄色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常规检查、含量测定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藏药俄色叶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能较好地与同属其他植物相区别;薄层色谱鉴别中,样品与对照品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俄色叶药材水分应低于11.0%,总灰分不得超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6%,浸出物量不低于33.0%;总黄酮以根皮苷计不
以挥发油、阿魏酸、丁烯基苯酞、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多糖、总黄酮、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借助TOPSIS法,构建了基于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当归药材质量综合评价TOPSIS模型,结果表明,岷归4号、岷归3号、野生当归药材质量最优,其次为岷县、漳县产当归,以及栽培品系2000-01、栽培品种岷归2号、岷归5号、岷归l号;引种朝鲜当归、青海产当归药材质量最差.其中岷归4号挥发油含量分别是引种朝鲜当归、青海
为了比较冬天麻与春天麻的质量,建立了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长检测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和腺苷的HPLC方法.并从不同产地收集、测定了15份冬天麻和11份春天麻中这3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活性的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冬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之和(0.63%,n=15)低于春天麻(0.77%,n=11),而腺苷的含量则是冬天麻(0.0251%,n=15)高于春天麻(0.0210%,n=11);但是,均无显著
川芎在中国和日本为同名异物;其基原植物、种植环境和技术均不相同.为了比较中国川芎与日本川芎的质量,通过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酸性染料条件和检测波长,建立了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川芎总生物碱的方法;并从不同产地收集、测定了16份中国川芎和8份日本川芎样品.中国川芎总生物碱的含量(0.511%,n=16)比日本川芎(0.331%,n=8)高54.4%.无论是根茎药材,还是饮片,中国川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均
目的:探索当归水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方法:采用烘干法和甲苯法测定当归供试品中水分含量,研究两种方法的耗电量、用水量及有害试剂用量.结果:用烘干法与甲苯法测得当归供试品中水分含量,均在《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范围内,两种方法测定值相差0.95%左右.结论:烘干法比甲苯法耗电量少、节约用水、不使用有害有机试剂、更环保经济,建议烘干法替代甲苯法测定当归水分含量.
为了比较中国当归、日本当归、韩国当归、欧当归和圆当归的质量,从不同国家收集了48份"当归类"药材样品,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活性成分多糖的含量.表明这五种药材中多糖的含量差异很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圆当归(162.5 mg.g-1,,n=9)>欧当归(142.3mg.g-1,n=4)>日本当归(126.8 mg.g-1,n=13)>韩国当归(81.38mg.g-1,n=8)>中国当归(80.9
目的:采用粒子设计技术制备口腔溃疡散,并与常规粉碎、超微粉碎比较对口腔溃疡散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制备口腔溃疡散,从外观性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接触角、微观形貌特征及冰片稳定性评价三种散剂粉体学性质的差异.结果:与普通散剂比较,超微散与粒子设计散在外观性状上颜色均匀性提高,酸涩味降低,粒子设计散几乎闻不到冰片的气味;粒径分布明显小于普通散(P<0.01),但超微散与
In order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in vivo cytochromes P450 1A2 (CYP1A2) and 3A (CYP3A) activity in rat, a simple rapid and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method
目的:探讨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对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进行考察,同时采用HPLC-ESI-MS研究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在加热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转化情况.结果:钩藤碱在0.064 ~5.100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87.51-88.83%,提取回收率12.60%;异钩藤碱在0.064~5.110 m
目的:对蜘蛛香有效部位中的亲脂性油状物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蜘蛛香有效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得到4个油状物,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油状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分析蜘蛛香有效部位中的亲脂性化学成分.结果:分离鉴定出114个化合物.结论:有69个亲脂性化合物首次从蜘蛛香中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