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能源安全背景下气候变化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能源安全,关系各国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更是能源生产大国。本文通过分析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能源安全的概况,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现状,探讨现代能源发展的主要替代能源,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能源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得出气候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回顾了中国气象局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就中国在能源政策上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为确保十运会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受十运会组委会的委托江苏省气象局于2005年9月22日进行了一次火箭人工消雨试验,本文利用中尺度非静力WRF模式对该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及实况资料分析表明,在大片的降水云系中对局部的降水云进行过量AgI播撒,由于凝结增温使得降水云内的对流加强,促使大量小冰品在高空向四周流散,云体消散,地面降水量减弱。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作业高度、作业部位是人工消雨取得最
为了探索纳米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组织研发了纳米AgI云催化剂。文中除给出了纳米AgI粉体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等数据外,还给出了用20L混合云室检测的成核率。结果表明:在爆炸过程、榆测云室、操作程序和资料处理等都相同的条件下,纳米AgI的成冰性能人大优于常规AgI,在一lO℃,前者比后者高l~2数量级。特别是,纳米AgI在-1℃即有可观的成冰能力,比常规AgI提高6~8℃。结果
层状冷云是河南省春秋季的主要降水云系,也是该省飞机人工增雨的主要作业对象。对层状冷云的催化作业条件和催化后的物理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利于提高人工增雨催化技术整体科学水平。本文主要使用2005年3月20~21日层状冷云飞机播云试验中所取观测资料,分析了催化作业条件和人工引晶后云微物理结构变化及对降水的影响。
普查了2002~2006年3~5月和9~11月河南省5站以上连片日降雨量为小到中雨的133个降水日的天气形势,对其中69个降水日的郑州714CD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河南春秋季降水回波特征,统计了层状云高度、0℃层高度和厚度,并根据雷达回波特征及演变规律,寻找出了最佳作业区域,判断出了最佳作业时机及飞机飞行最佳高度,特别是分析速度场资料,归纳出暖甲流型、暖平流加辐合型、高层冷平流低
本文通过2002-2005年南亚高压特征指数、高空槽变化过程分析,讨论了南亚高压埘江苏梅雨期、降水落区年和暴雨落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1991-2005年南亚高压特征指数与梅雨期进行统计验证,探讨研究了南亚高压特征指数对梅雨强度指数的影响及其不同梅雨年型的特征指数区域分布关系。同时,利用2002-2005年北半球100hPa高度场资料和45年NCEP资料对不同梅雨年型梅雨期间100hPa形势场进
为了进一步研究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利用NOAA资料,采用谐波方法重构了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信号,针对不同海域,用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SST ISO)的空间、频谱、时间传播等特征。结果表明:太平洋SST ISO在北太平洋黑潮区,黑潮续流区和赤道东太平洋较活跃,在赤道东西太平洋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北太平洋SST ISO谱特征为单峰结构,赤道东西太平洋呈双峰结构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择模式中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Grell和Emanuel),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数值积分试验,分析比较了两种参数化方案模式对东亚地区环流和中国气温、降水气候态的模拟能力:进一步将中国分为9个区,将两种方案进行集合作为第三种方案(Enscmble方案),重点检验比较了3种方案模式模拟中国及各分区气温、降水的能力,并进行了统计检验。通过对比发现
利用1958~2001年ECMWF资料,根据Wei公式估算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CTF),分析了CTF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CTF分布呈现纬向型,在副热带西风急流北侧即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存在东西向的TST(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一STT(平流层向对流层输送)-TST-的波列结构(水平输送项决定),而南侧分布决定于垂直输送项。(2)在经度范围(800E~105°E)
2006年盛夏川渝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旱灾害,通过对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的诊断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期间,我国川渝地区上空存在由东北向西南的异常水汽.从中南半岛到西南地区持续存在经向水汽输送的负异常中心,导致川渝地区上空维持着一个水汽输送辐散异常的中心,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伏旱灾害的发展。西太平洋副高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北、偏西,强度偏强,它与东伸的伊朗高压及异常的青藏高压一起构成一条高压带,这也在很大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开始于2004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预警信号的发布工作已逐渐走上规范化道路。而对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响应,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如何应对?预警信号发出后,是否真正起到了预警及防灾抗灾的作用?本文通过广西柳州市6.1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天气过程,对预警信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行训硷分析,发现社会各界对预警信号的响应因行业、因人而异,预警的效果不甚理想。在此基础上,对灾害天气及预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