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

来源 :重庆市第四届超声医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并行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的8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B超检出率达100%,手术中触及胆囊内有肿块的仅3例,直径均大于10mm, B超测直径分别为:11mm、 12mm及15mm。病理检查均为腺瘤型病变,其余82例均为较小或多发的息肉,手术中均未触及肿块,病理检查均为胆固醇或炎性息肉。在直径大于10mm的3例中,病理检出1例腺瘤恶变,另2例则有不规则的腺上皮增生。 结论:对直径大于10mm的腺瘤型息肉,应需及时手术治疗,以防癌变。对较小息肉(直径小于10mm)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应B超定期复查,短期内增大者也应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腹股沟肿块是小儿外科常见病症,单纯依据病史及体征对包块性质常常无法作出准确判断。超声检查对腹股沟肿块的诊断及时准确、简便无创。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腹股沟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腹股沟肿块就诊的患儿582例,其中男性498例,女性84例,年龄1d~16岁。患儿临床表现均为腹股沟区出现包块,部分患儿有腹股沟红肿、疼痛、外伤、疝修补术及介入治疗后等病史,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
胸膜腔积液在基层医院非常多见,已往通过常规X线检查即能发现,但在少量积液或胸膜增厚时,X线检查仅表现为肋隔角模糊变钝或呈现一片模糊阴影,无法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B型超声目前在基层医院普遍应用,能确定积液的部位、范围及深度,从而进行准确胸穿定位,以提高穿刺抽液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并能显示胸腔积液的内部情况。见于超声断层显示胸膜腔积液特别敏感,而且能够准确定其积液的范围和深度,已穿刺进针的深度,加上无放
宫内节育器是(IUD)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普遍的一种可逆性长效避孕方法,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然而在因妇女进入绝经期,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需取出节育器时,少数可能出现取器困难,特别是IUD嵌顿、断裂,开放型IUD尾丝缺失,应用B超监视下顺利取出IUD,本文作一报道。
患者女,3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月来诊。腹部超声检查:膀胱充盈,子宫、附件声像图正常。于肝右前叶下段探及一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的强回声团,大小约35mm×32mm,强回声团周边未见"声晕";子宫、附件声像图上未见异常。本文对该病及超声诊断情况进行了探讨。
超声检查已普遍用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特别是经阴道超声检查,因探头与盆腔器官接近,能更好地显示子宫、卵巢及盆腔肿块的细微结构及特征;图像分辨率高,与经腹扫查声像图比较,在其显示范围内可获得更丰富更准确的图像诊断信息,从而可大大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受检者无需充盈膀胱,无明显不适感,检查不受肥胖及盆腔器官位置改变的影响。特别是用于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为妇产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目的:比较二维及原始数据三维超声重建对唇裂诊断明确的胎儿是否伴有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系统产科超声检查发现的23例唇腭裂胎儿进行回顾性研究,二维超声对鼻唇部进行横切,矢状及冠状切面扫查;同时对唇裂胎儿作三维超声并保存图像数据,再利用原始数据重建三维图像分析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腭裂的准确性。结果:5754例胎儿共发现23例唇腭裂(其中18例伴腭裂),二维超声诊断裂13例,三维超声诊断出腭裂18例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紫杉醇微泡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微泡组及紫杉醇微泡联合超声辐照组。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克隆生长实验及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以及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以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3在mR
患者女,18岁,未婚,右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余。患者近1年多来,常感右上腹不适,有时于饱餐后发生疼痛,多能忍受。为明确病因,曾多次在数家医院行超声检查,多诊断为"胆总管囊状扩张伴小结石形成"。因近月来,疼痛发作频繁,来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8/76mm Hg,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