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肿瘤治疗中外科角色的演变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2年CSCO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肿瘤治疗已经从单一依靠外科过渡到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治疗,进而使手术治疗范围由大变小、由严重致残发展为保存器官功能和外观容貌性;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彻底;手术根治率与生存质量同步上升。外科医生应该熟悉肿瘤治疗的各种手段,手术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可进一步减少复发和死亡,提高患者生存率;基因芯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临床预后指标检测,有助于辅助治疗的选择和判断预后,也为肿瘤的分子研究提供了更直观、更精确的工具。
其他文献
会议
贝伐珠单抗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分析一例参加SAiL临床试验的中国女性肺腺癌患者,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多发团块状阴影,右侧胸膜多发结节影,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CT定位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诊断转移性腺癌,分期T4N3M1.该患者从2008年1月起接受贝伐珠单抗(15mg/kg)联合常规剂量紫杉醇、卡铂方案共6周期化疗以及后续贝伐珠单抗的维持治疗。临
本文对EGFR-TKI获得性耐药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对获得性耐药产生的机制及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克服获得性耐药的研究做了简单的阐述。
文章旨在探讨ERCC1、MMR状态对奥沙利铂辅助治疗ⅢB期结肠癌有无疗效预测价值.将接受手术治疗及辅助化疗的255位ⅢB期结肠癌患者分为联合化疗组和单药化疗组.其生物指标的检测采用最传统的免疫组化的方法.用SPSS16.0统计软件登记并分析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差异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的Enter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
会议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其对常规的放化疗不敏感,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明显改善了GIST的预后,但约10%的患者对imatinib原发耐药,即使imatinib治疗有效的患者也会在服药2-3年间出现继发耐药,耐药问题使GIST的治疗再次陷入瓶颈.本研究旨在探讨GIST中mTOR通路的活化是否与imatinib耐药相关。分别用直接测序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在imat
ALN-VS.P02是全球首个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加速细胞分裂的纺锤体驱动蛋白(KSP)的双靶点siRNA抗HCC和继发性肝癌药物,利用创新技术实现药物的肝靶向传输,达到主要被肝脏吸收的效果.本文旨在观察ALN-VS.P02静脉输注后的安全性、抗血管生成活性和抗肿瘤疗效。采用分组对比试验,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ALN-VS.P02作用机理新颖,通过核酸干扰抑制癌细胞血管生
本文通过初步分析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复发部位,来印证直肠癌盆腔预防放疗区域的正确与否,为直肠癌盆腔靶区勾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时间多在2-3年内,常见复发部位为骸前、盆壁、吻合口、前盆腔和骼内血管旁,复发部位主要位于盆腔预防放疗的区域之内,有术前放疗史的患者盆腔复发多为未降期者,盆腔放疗区域需包括以上容易复发的部位。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通过放疗可达到肿瘤局部控制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本文通过检测PTEN和L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组)及19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PTEN和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二者与NSCLC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EN和Livin蛋白二者的表达情况
本文阐述了肿瘤异质性的定义、机制及异质性的表现。并对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做了重点概述,阐明了肿瘤术后化疗对患者的长期生存带来的益处。并对肿瘤的预后做了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