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毅力的交响--王鸿祯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一位年近80的老人,心志满满的自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生命之微,窥造化之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此语文约意远,浩气奔发,言胸之大志,抒奋发之情.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一位用毕生劳作,写就了人生理想、信念、毅志共鸣交响的王鸿祯先生.1935年,19岁的王鸿祯在科学救国思想的驱动下,放弃学习美术的想法而改向从事自然科学的理想,选择了北京大学学习地质科学。1950年,34岁的王鸿祯晋升为教授,同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北京大学秘书长,这无疑是对王鸿祯学术水平和管理才能的认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太多磨难,王鸿祯被划为右派时是41岁,直至文革结束的1976年,王鸿祯已年近花甲,1980年地质部孙大光部长亲自登门求贤,请时年64岁的王鸿祯出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出于一颗热爱地质、关注地质教育的赤诚之心,王鸿祯应允并果断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可以说,中国地质大学的今天,浸透了老一辈地质教育学家的汗水,其中王鸿祯的贡献功不可没。回顾王鸿祯的成长历程,顽强的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他成就自我的支撑力。在他学术成长过程中,来自于莫名的挫折使他失去了近20年的黄金时光。然而王鸿祯以超强的毅力迎来了自己可以心无旁骛的遨游地质科学领域的春天。
其他文献
洞穴旅游是岩溶地区洞穴资源开发利用与旅游扶贫的重要内容,科学评价洞穴景区旅游资源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有助于明确洞穴景区智慧旅游建设重难点,提升智慧旅游建设水平.由于国内关于洞穴景区智慧旅游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故文章在参考国内外智慧旅游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洞穴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水平3个方面构建符合智慧旅游特征的洞穴景区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其
本文在贵州省洞穴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评价技术地方标准编制》的实践,概述了该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系统的分析了贵州省洞穴旅游业及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并提出在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评价技术地方标准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关键问题和工作重点.
本文按开发历史、区位条件、知名度和运营现状,将目前分布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403处旅游洞穴分为历史名洞、经典名洞、新式洞穴、起步洞穴四大类,将它们的开发模式总结为无主题式和主题式两大类型,并简要概括各自的内涵、特征和演变,认为它们是洞穴旅游在特定阶段的产物,其中前者经历了旅游洞穴漫长的开发历史,曾对促进洞穴旅游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者将是洞穴旅游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然后按主题式开
Hong Meigui Cave Exploration Society(HMG)has been exploring the area around Houping(后坪),Wulong(武隆)for the last15years.In that time it has documented over 400 caves in the area,ranging from simple grot
Introduction The first exploration in Suiyang Shuanghedong was in 1988.In 2001, the help of french caving team from PSCJA-FFS strongly accelerated the speed of discoveries.This created a friendly coll
会议
溶洞中保留有丰富的古地下河堆积和次生化学沉积物堆积,为研究地下河演化和秦岭南部古环境变化提供了素材。汉中天坑群的广泛发育,为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特殊的生境条件,增加了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独特性。另外,天坑群也为洞穴动物提供了最重要、最显著、最适合的自然栖息地。为研究秦岭南部生物多样性,或新物种发现提供了样地。作为我国四大岩溶地貌区划,即湿润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区(Ⅰ)、
海南省儋州市峨蔓湾,火山海岸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有春历岭火山口、峨蔓湾熔岩喷溢口、龙门火山熔岩天生桥等地质遗迹.春历岭火山口地质遗迹是有巨大的火山集块岩,地质公园有玄武岩台地及火山海岸地貌.主要开发峨蔓湾熔岩流海岸地貌,盐丁千年古盐田(自然与人文的复合景观)等.火山海岸地质遗迹资源景观评价为地质公园保护提供依据,峨蔓地质公园为将成为海南岛西海岸国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发利用和保护好
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和李四光。这也许是整个地质科学界绝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事实。今年章、丁、翁、李的逝世年份恰好都是整五整十。丁文江逝世于1936年1月5日,享年49岁,今年是他逝世80周年。章鸿钊逝世于1951年9月6日,享年74岁,今年是他逝世65周年。翁文灏逝世于1971年1月27日,享年82岁,李四光逝世于1971年4月29日,享年82岁。今年是翁和李
王鸿祯(1916-2010)山东苍山县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王鸿祯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
1916年11月7日,王鸿祯生于山东苍山卞庄一个聚族而居的书香世家,字瑞符,名鸿祯.据卞庄王氏家谱西门里支谱记载.卞庄王氏,溯源两晋,已逾一千五百年.苍山县这块土地上,文化积淀深厚,曾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正是这片热土的养育,王鸿祯的童年时代、高小生活在这里度过,在他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他决定改学自然科学。报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洋大学三所名校,均被录取,最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