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肌损伤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超过习惯的肌肉工作引起工作后肌肉收缩蛋白的分解代谢强于合成代谢的降解优势导致延迟性肌肉收缩结构的改变或解体,在这样的结构改变的背景条件下后继负荷过大就可能引起肌肉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无论是延迟性收缩结构改变或是肌肉损伤都会发生肌肉僵硬、收缩和伸展功能下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从而导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由于肌肉损伤迄今还没有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认为肌肉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因而一旦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时,多从神经系统或骨关节的结构与功能去追查原因,很少想到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同样可以引起人体运动功能障碍和疼痛。这样就必然会影响到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例如:在“肩周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生多考虑的是炎症、组织粘连或关节囊老化,却很少考虑到有关肩关节运动肌肉的结构和机能改变也会影响肩关节的活动;腰痛时骨科医生观察到骨质疏松就确认这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不会考虑腰部肌肉损伤也会引起腰痛;在一侧骨盆提高而导致脊柱弯曲和同侧腿也随之提高显得似乎是同侧腿变短时,常从矫正脊柱和骨盆的位置着手治疗,很少想到是股方肌因结构改变、缩短把同侧骨盆吊起的结果,在使股方肌结构恢复正常之后,脊柱、骨盆和两腿的位置都会恢复正常;当老年人膝关节不能弯曲时常被诊断为“老年性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但在使股直肌的结构恢复正常、肌肉放松,膝关节就又屈伸自如,膝关节的退行性变仍然存在;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认为屈膝时膝痛膝软是髌骨软骨软化症的典型症状,但在使股内肌的僵硬条索恢复正常以后膝痛膝软症状也随之消失;在有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出现腰疼时并未观察到间盘压迫症状,而腰疼却是由于腰部肌肉损伤引起的。以上列举的仅仅是部分病例。由于过度工作所引起的肌肉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更是多发常见。此外,对一些肌肉症状的治疗方法也有显著的分歧。例如:有的医生认为:脑血管病患者上肢屈肌张力增强是由于肌肉痉挛所致,而痉挛的肌肉是不能针刺的,从而否定了中医针刺疗法对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治疗作用。根据我们近三十年对肌肉损伤治疗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阿是穴斜刺是通过加强肌肉收缩蛋白的组装合成促进结构恢复而使僵硬的条索变软、肌肉放松。即使偶然由于针刺引起肌肉收缩,也是在收缩之后肌肉随即放松而不会使肌肉收缩增强。提出上述论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引起医学界、康复界和医学教育界对肌肉损伤的关注,加强对肌肉损伤的病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使有关肌肉损伤各类疾病的广大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