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模式早期辅助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2018首届西部呼吸病学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七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模式早期应用于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重症甲流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1例重症甲流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根据近年关于APRV参数的研究来设置并调节参数,对APRV模式早期应用于重症甲流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研究IL-27与N-乙酰半光氨酸(NAC)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影响;方法:经小鼠支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建立模型后,分为正常组(A组)、BLM组(B组)、BLM+IL-27组(B组)、BLM+NAC组(D组),各组分别于7、14、28天处死小鼠5只,行肺组织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并对比;结果:A组为正常小鼠组织,各时间点B组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最高,羟脯氨酸含量最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口服泼尼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共7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差异,及出院后30天急性加重发生率及再住院比较。
目的 调查中国多地区各专业医务人员对于OSA的认识和态度,了解睡眠中心的设置对于医务人员上述结果的影响。方法 借鉴美国OSAKA问卷自行设计一份问卷。调查国内多地区不同级别的7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共计630人。根据调查对象所在医院是否有睡眠中心(包括睡眠监测室)将其分为有睡眠中心(Y)组和无睡眠中心(N)组两组。统一整理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分析频繁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及2017年出院主要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如吸烟指数、主要合并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30天内重返入院率、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分级等。
目的 探讨复杂型肺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丰富诊疗经验。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例复杂型肺动静脉瘘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以“Complex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malformation)”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复杂型动静脉瘘”在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1997-2018年,筛选文献并
目的 利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患者早期血容量变化,以了其在aSAH后早期并发肺水肿(pulmonary edema,PE)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膈肌活动度对风心病合并恶液质患者术后脱机的指导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我科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我科ICU风心病合并恶液质患者术后有创机械通气≥72小时的患者,共84例.SBT后成功脱机且48小时内未再次插管的患者58例和未成功的患者26例,分别为A组和B组.
目的 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因素和生存预后。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初诊的AAV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利用K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存活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指标、肺损害等因素与远期存活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AV患者合并ILD的相关因素。
目的 利用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16SrDNA进行测序,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急性肺损伤(ALI)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于造模完成后24h处死大鼠,检测肺湿/干重比值,行肺组织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
目的 探讨COPD患者血、痰嗜酸性粒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2016年GOLD指南诊断的COPD患者,收集其痰、血嗜酸性粒细胞结果,分析其相关性及计算血嗜酸性粒细胞预测痰嗜酸性粒细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