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在急倾斜煤层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520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王家山煤矿属于典型的急倾斜煤层开采矿井。由于历史原因,井田内遗留下众多不明采空区,一旦引发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为排除这些隐患,在危险系数较高的区域开展物探工作查明采空区的分布。根据测区地质条件,选用CSAMT和TEM探测急倾斜煤层采空区.资料分析和实际验证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的探测效果良好.由于地(煤)层的倾角较大和复杂的地质条件,视电阻率断面图上的电性分层比较凌乱,必须结合地质资料详细分析.此外,要想获得较高的分辨率需采用高维反演手段.
其他文献
本文对昭通地区地下水、水化、CO2、地形变、电磁波、降水等参量为主的前兆观测数据的分析,显示了907彝良地震前,震中及邻区12-330Km范围内,出现明显的中短期(1.5年)、短期(几个月)到临震(几天、甚至10小时)前兆异常信息.以形变为主的同震效应明显而清晰.本文作者以震前出现的零异常现象(ZIZ),对震前断层闭锁情况作了探讨和推测.本文作者建议在地震危险区和重要地区建立昭通模式的地方型地震前
北京市门头沟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煤层采空区经常造成地面塌陷灾害.目前,传统的勘察采空区的方法是钻探,虽然钻探方法准确可靠,但受到钻孔距离及工作效率的影响,施工周期长、勘探费用高.本文提出采用TEM和微动探测的方法试图替代钻探工作对采空区进行勘探.本次物探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场地内的采空情况,查明工作区内地表到地下约50-250米范围内地质地层空间分布情况,推断可能的采空区分布深度和范围。通过两种物探
总体描述了徐州铜山路地铁站的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的勘探原理以及现场工作方法.利用高密度电法与瞬变电磁法联合探测,给出了铜山路站五条测线的视电阻率断面图.结合具体地质资料、水文资料以及钻孔资料,初步圈定了破碎带位置.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在本区域运用的效果和可行性.
将CSAMT方法应用到铁路隧道勘察中,首先根据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设计最合理的观测系统,在不影响发射信号强度及信号有效覆盖区域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近场效应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剔飞、静校正、地形校正等处理,去除随机干扰、地表电性不均匀及地形起伏所带来的影响.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带地形的二维反演.根据获得的电阻率剖面对隧道分段进行地质解释分析,为钻孔布设及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基础依据.
地震、电磁法等传统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解决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岩溶与土石界面探测时面临严峻挑战.为克服繁华闹市区施工场地条件复杂,交通、人为等振动干扰以及各种地下管线产生的电磁干扰带来的困难,采用微动探测方法,它无需人工源,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城区环境.以济南地铁规划选线阶段的工程探测实例,介绍探测岩溶、土石界面等地质构造的效果.
场地工程地震勘察为场地地震效应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对工程场地的抗震性能作出评价,地层的剪切波速作为重要参数,一般通过钻孔波速测试取得.本文将被动源面波方法引入场地工程地震勘察中,在石景山区某场地进行了应用,通过记录地球表面无处不在的微弱振动,采用SPAC法提取振动中面波成分的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了地层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用于场地类别划分和确定土层的最大剪切模量,为下一步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地评价和场地区
潜在油气储层岩石孔隙中充满流体时,油气饱和度对电阻率影响显著,通过探测地下电阻率差异,可以在钻井前进一步判断地震勘探等其它方法圈定的潜在储层是含水还是含油气。多通道瞬变电磁法相对于传统电磁法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空间覆盖,使电磁法根据电阻率差识别潜在储层油气饱和度高低成为可能.多通道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的关键就是提取大地脉冲响应.因为,提取大地脉冲响应使得多通道瞬变电磁法的数据可以采用类地震数据处理方式,
利用重力位延拓法推导了确定大地水准面重力位W0的计算公式.利用全球平均海面模型-DNSC08MSS、全球海面地形模型-DNSC08MDT、全球海洋重力场-DNSC08GRA以及EGM2008重力场模型开展了确定大地水准面重力位W0的实验.在计算中,将全球北纬80°-南纬80°的海洋区域数据格网化为5°分辨率,在此基础上,以平均海平面的格网中心点为计算点,通过剔除粗差及数据处理后,重力位差法获得的W
文章针对信号频率域带通滤波的非时变性,通过对小波分解过程采取特定的编排设计实现了信号的时变带通滤波器.这种基于小波分解技术的带通滤波器既有频率域滤波器的带通滤波效果,也有小波分析的时变特性,适合于频率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的信号滤波.
在西藏帕隆藏布江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大量降雪形成了密集的雪崩,公路两侧雪崩运动的距离是能否影响到线路的关键要素.通过比较山体崩塌和雪崩之间的异同点,认为两者都是因为含水量的剧烈变化而形成滑动面,可以基于等价摩擦系数对雪崩的运移距离进行预测.选择帕隆藏布江然乌-通麦段典型的沟槽式中等湿雪雪崩36处,统计其等价摩擦系数和形成区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等价摩擦系数与对数面积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