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C_CSM1.1(m)及其驱动下RegCM4.4对中国夏季气候的模拟及2014年夏季预测

来源 :山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单向嵌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m)输出结果,进行1991~2013年逐年3月1日~10月1日的短期气候回报试验和2014年同期短期气候预测试验.就环流、风场、气温和降水的回报结果分析了BCC_CSM1.1(m)和RegCM4.4两个模式在中国地区夏季的模拟预测能力,结果表明RegCM4.4模式对中国地区夏季基本气候态的模拟效果优于BCC_CSM1.1(m),并能提供更详细可靠的局地信息;分析两个模式模拟和观测的距平相关系数表明两个模式均对历年夏季500hPa高度场距平的模拟在低纬地区较好,对历年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距平的模拟能力较差;1991~2012年两个模式模拟夏季平均气温Ps评分分别为67.2和64.2,降水为70.5和70.3.对2014年夏季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两个模式模拟中国地区气温距平符号在空间分布上大体一致,但BCC_CSM1.1(m)模拟距平数值较大;两个模式模拟降水距平符号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基本一致,东部地区有明显差别.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山西省108个站点1960-2008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剔除了错误、缺测和起始年较晚的资料,用统计分析、线性趋势评估法对山西南部、中部、北部分别进行评估,得出如下结论:(1)年平均气温从西南向西北减少。(2)全省的年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各地的平均气温线性变化率均高于全国水平。进入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迅速。(3)全省气温在春秋季变化趋势一致,幅度差别较小;冬夏在变化趋势和幅度上都有所
2014年度春玉米播种期间出现有效降水,春玉米足墒播种;播种~三时期降水量偏多,土壤水分充足,能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光、热、水匹配合理,玉米菌全菌旺,长势喜人。七叶~拔节期降水不足,但由于底墒充足,对春玉米蹲苗有利,拔节~乳熟期降水严重不足,降水时间分配不合理,土壤水分严重匮乏,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均受到重创,繁峙、代县、原平、偏关等县玉米出现干枯和死苗现象。总体分析,2014年降水不利于玉米正常
利用天气预报常规业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2013年7月9日阳泉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影响系统和物理要素场。结果表明:暴雨天气是在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下、配合低空切变线或低涡形成的;暴雨主要发生在700hPa切变线南侧,200hpa高空急流出口的右侧,中低空有一致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水汽。
山西地处气候过渡带,气候敏感、生态脆弱,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其陆面物理过程受气候波动影响十分明显。本文利用NCAR CCSM IPCC AR4陆面分量模式(CLM) 20世纪气候模拟(20C3M)和21世纪SRES A1B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对山西省21世纪(2001~2099年)与20世纪(1901~1999年)陆面能量和水文变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模式能够模拟出山西地区未来地面温
本文利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涡度相关系统得到的长期连续通量观测数据,对锡林浩特草原2009至2011年期间的C02通量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2通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三年中NEE年际变率达到200g/m2,季节变率最大达到460g/m2,日变化幅度生长季最大达到0.25mgm-2s-1.通过不同时间尺度碳通量与温度、水分、辐射等环境因子的分析,认为CO2通量日变化主要受
本文介绍了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主要论述各种各样天气预报的方法,有预报指标法、相似形势法、落区预报法、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完全预报方法、模式输出统计方法等简述了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并对数值预报进行了简明的阐述,为公众普及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短期天气预报业务最主要的工作是对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分析。对于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目前还缺乏一套可行的有效的预报分析技术和分析流程。本文主要研究在日常短期天气预报业务中建立一个者重技术分析层面的天气预报分析流程。
利用MICAPS的卫星云图、天气图、物理量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四川省2008年强对流天气中的暴雨和冰雹两个例。对暴雨个例的研究发现:暴雨天气主要的影响系统主要是带有地面冷锋的高空槽和副高。卫星云图分析结果表明:带地面冷锋的高空槽系统在云图中对应了系统性的中小尺度云团,且有多个发展旺盛的对流云团,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副高系统使水汽在四川堆积,当层结不稳定时,水汽抬升形成孤立的中小尺度云团,使其对应的地区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和监测资料,对2014年8月6~7日长治区域性大雨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流型配置、云图、雷达组合反斜率因子以及物理量场时空分布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雨天气过程发生在副高东退,西风槽东移过境的环流背景下。中低层500hpa西风槽过境、700hpa切变与850hpa偏东气流为大雨过程的有利流型配置。大雨落区于中低层T-Td≤4℃的显著湿区。降水云系主要由副高西侧暖
本文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条件方面,对2008年1月发生在四川(泸州)地区的冰冻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的加工处理并结合具体的数据研究冰冻天气的成因,在研究冰冻成因过程中,对相应物理条件进行分析,力求找到对于四川地区冰冻的预报有用的因子及其具体指标。结果表明:冰冻天气过程出现在东亚环流形势异常的环流背景下,同时需要满足大气垂直上分"冷、暖、冷"三层,低层暖湿、中高层干冷,低层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