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持绿性状的遗传、生理基础及其在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来源 :第九届全国作物生理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也日趋严重,选育抗旱的品种已成为育种家们努力的目标.持绿性是植物的重要抗旱机制,在多种植物中被发现,引起了植物育种家们的极大兴趣.植物持绿性状的遗传及生理基础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许多植物持绿性基因数量性状位点(QTL)标记及连锁图构建已经实现.研究表明,在生理基础上持绿性决定于籽粒灌浆期氮素供求关系的平衡,即持绿型品种叶片氮浓度高于非持绿型品种.持绿型品种在干旱条件下,表现出高的蒸腾效率和光和能力,最终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大量对持绿基因QTL及其标记的研究和定位,为持绿基因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转基因育种打下坚实基础,将加快持绿性品种的选育与利用.高粱具有典型的持绿型种质资源,是持绿性研究的样板植物.在高粱上鉴定和分离克隆到的基因也可以直接转化到其他作物中去,为作物改良提供一个很好的变异来源.通过利用高粱的持绿性状来改良高粱、玉米、小麦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抗旱性将是切实可行的.
其他文献
以藁8901和石4185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随着施硫量的增加(0~30 kg/hm2或0~60 kg/hm2),小麦植株各器官开花前N积累量、开花到成熟期N转移量、成熟时籽粒N积累量和开花后N吸收量增加.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藁8901所有处理比不施硫处理在籽粒蛋白质含量、容重、面粉的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面粉的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评价值等品质性状上都有一定的改善作
在养老需求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养老政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应当抓住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机遇,加快产品创新和业务转型,满足养老客户的需求。本文主要研究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在养老资金管理、养老金融产品和养老产业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现状,其次指出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主要存在养老资金管理参与度低、养老金融综合服务薄弱和养老产业金融支持不够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仅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加强党性锤炼的重要途径,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心思沉下来,用心感悟伟大真理,不断汲取奋进力量,担当职责使命,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悟真理之道,永葆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信仰底色。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
期刊
本文通过对萌发期17个小麦品种渗透(-0.975Mpa)胁迫下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萌发期的胚芽鞘脯氨酸含量、CAT活性、SOD活性与抗旱指数、抗旱系数差异极显著,胁迫条件下的T/CK值(胁迫测定值/对照值)可作为划分抗旱性强弱的标准,胚芽鞘脯氨酸的T/CK值>2.2为抗旱性强品种、1.5~2.2为中等抗旱性、<1.5为抗旱性弱品种;胚芽鞘CAT的T/CK值>0.8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21世纪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发展养老金融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老龄人口的健康事关全民健康,也事关我国的全面小康。本文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养老金融产品若干政策,并结合国内养老金融产品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提出建议。
以中国北方良食味新株型稻辽粳294和日本传统株型品种越光、日本晴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低化学氮栽培时新株型稻与日本品种各粒位籽粒的充实状况,并分析了充实籽粒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与日本品种相比,中国新株型稻的充实特征是:①比重>1.06的籽粒明显偏少;②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之间及同一部位一次枝梗与二次枝梗之间充实籽粒比例变化幅度较大,同一部位二次枝梗充实糙米比例基本在一次枝梗的50%左右.中国新株型稻充实
针对现有基于视频监控的人流量统计方案成本高、算法复杂且不利于个人隐私保护的局限性,利用毫米波雷达体积小、成本低、分辨率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双时间点检测的人流量监测方法。该方法先获取人体目标散射点位置和多普勒频移信息来构成点云数据,然后根据多普勒频移正负来判断人体的运动方向,并筛选具有高多普勒频移值的点云数据以降低干扰点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在双时间点对特定区域内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并根据双时间点之间所
本文综述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甜菜中的分布及亚基的组成、生育期间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及其酶活性与氮素、pH值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学位
本文对作物临界群体产量递增律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作物的产量和密度、作物临界群体产量和临界平均个体产量与临界群体密度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