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千呼万唤始出来——新闻作品深加工之我见

来源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叙述记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表明了笔者对新闻作品深加工的建议:首先在新闻事件报道中要以有限的篇幅、典型的事实说明深刻的道理,其次对稿件要反复修改,以求达到"精品"的标准.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笔者对采写系列报道《托起飞天梦的人们》的体会,精心选题,充分挖掘科技报道的深度;以小见大,注重增强科技报道的说服力;以情动人,增强科技报道感染力;创新写法,增强科技报道的可听性.
公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素养状况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科普成为促进民众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代,大众传媒对科普的重要性在上升,电视、报刊、广播,已成为科普的主力.虽然广播在三大传媒中处于相对弱势,但因为科普在新世纪的宗旨和任务已经被重新定义,同时广播的受众结构在改变,因此科普广播的优势将随着广播人的努力得到新的拓展.从事科学传播的广播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世纪里科普
本文笔者从广西卫星广播多年科技传播实践论述了广播作为科技传播现代手段之一如何在民族地区推广科普工作,从而为民族地区全面奔小康工作助力.
本文首先从科普受众环境的变化入手,分析了广播科普节目的现状,从而提出了一些科普广播需要解决的问题.新时期的科普广播面对的是新环境:研究深入了,渠道增多了,任务明确了,听众细分了,这边对科普广播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沉到底,浮起来,跳出去",即深入基层,掌握大量的材料并分析之,就会发现大量的科教新闻,就一定能让科教新闻"活"起来.
科技报道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新近发生的科技事实的报道,传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三大难题即"采访难、写作难、阅读难".因此,科技新闻工作者只有从民生的角度入手,让生硬冰冷的科技报道"民生化",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进而实现传播价值.
科技报道在写作过程中,通常由于作者知识面的局限和科技报道本身所具备的特性,使得科技报道的写作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难点,普通人看不懂,内行人看不上,而且可读性不强.要把科技报道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概括性地提出多用类比、多谈应用、多讲故事以改进科技报道写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意科教新闻信息的挖掘,是提高科教卫新闻采写水平和报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分别从聊天中"听"出新闻、会议中"挖"出新闻、社交中"探"出新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科教卫新闻的信息挖掘和一些实用采写方法.它对于搞好科教卫新闻报道,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新闻的定义、任务、作用、题材、体裁以及特点,重点阐述了农业科技新闻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时的几点注意事项等.
本文主要论述了晚报科技宣传的作用点和支点.晚报科技宣传的支点是以市民为服务对象,以传播现代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为目标,以贴近、服务和指导市民生活,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科技素质和生活质量为重点.晚报科技宣传的作用点分别分布在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服务新闻、健康新闻等各个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