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检查在肩袖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在肩袖损伤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肌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神经是否有损伤及损伤程度,避免临床医师盲目手术加重患者病情。方法:应用日本光电肌电图仪进行检查,通过针极肌电图及神经电刺激检测神经功能,判断上肢神经支配情况,进而对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判断损伤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月至2016 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的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术中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术后10d左右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并比较两组总失血量、输血量、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
Object: Melatonin,a lipophilic molecule mainly synthesized in the pineal gland,has properties of antioxidation,antiinflammation,and antiapoptosis to improve neuroprotective functions.we investigate ef
目的 探讨Asporin基因在髓核细胞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功能。方法 首先,为了验证Asporin基因在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收集病人手术中取出的不同退变程度的髓核组织,用Western blot、IHC检测Asporin表达;用针刺法造兔子椎间盘退变模型,用Western blot、IHC检测Asporin表达。其次,为了探讨Asporin基因在髓核细胞中调控机制,收集病人手
[目的]利用动态增强Micro-MRI技术(DCE-MRI)观察SD大鼠腰椎间盘中髓核的信号强度随时间动态变化过程,了解不同月龄SD大鼠终板渗透情况,结果与终板组织学HE染色、番红O-快绿染色对比.旨在探讨DCE-MRI在活体条件下无创研究椎间盘结构中终板退变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18只,按不同月龄分3组(3月龄6只、6月龄6只、9月龄6只).实验步骤:腹腔麻醉后,经大鼠尾静脉置入24G肝素
背景:目前股骨干骨折的金标准为髓内钉固定,目前髓内钉远端锁钉的锁定大多数是压杆固定,但失败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是牵引、股骨髓腔与髓内钉不完全匹配、髓内钉架和髋部软组织相互挤压等原因造成的髓内钉形变。最终导致远端锁钉不能一次成功置入。髓内钉的变形导致压杆内移或外移,但内移较为常见。通过C形臂透照压杆和髓内钉平面的轴位,可以反映出压杆的偏离情况,再手动向内外推予以校正。但由于不能量化校正幅度,造成术中多
会议
目的 探讨SOP标准操作程序在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优势与运用。方法 选择2013年度及2014年度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中的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骨科外来器械管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骨科外来器械管理,对两组数据分别在人力成本耗时方面、外来医疗器械缺点好发阶段(接收阶段、核对包装阶段、放行发放阶段)及全过程的缺点检出率方面以及外来医疗器械缺点检出率稳定性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顶椎区、尾端固定椎、骨盆同步相向去旋转技术对特发性胸腰双弯或腰弯/胸腰弯后路矫治下端固定椎选择的影响,评价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双弯/腰弯),采用后路旋棒、椎体直接去旋转、凹侧提拉/撑开、凸侧推压/压缩、原位弯棒等技术,对顶椎区、尾端固定椎、骨盆实施同步相向去旋转进行三维矫正。其中胸腰双弯/三弯39例,单腰弯/单胸腰弯12例;依据Lenke分型:III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93例,男性42例,女性51例,年龄55~86岁,平均70岁,手术椎体T10-L5,其中单节段椎体骨折85例,两节段椎体骨折8例。所纳入的全部患者术前均完善脊柱正侧位X片、CT及MRI检查。依据
目的: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强直性脊柱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良表予以评估,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消极、偏执、敏感、自卑、行为异常等现象,渴望别人的帮助,又不愿敞开心扉来告诉病人的不适,我们通过采集患者的有关信息,对患者的年龄、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A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47岁-65岁;采用微型钛板固定.B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53岁-66岁,使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两组均行C3-C7节段椎板减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应用日本庆应大学整形外科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