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 :中国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苏州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代表,其服务业发展也极具代表性,在总结苏州市服务业发展成果的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了苏州市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根据苏州市的实际特点提出发展服务业的建议和对策。
其他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带着对农村、对农民、对这片土地的无限深情,几年来,祥云县老科协把服务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根本任务来抓。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调查研究,采用多种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增收献计出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
榆林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于1999年成立,2005年换届。协会下设农林水牧、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工业经济四个分会。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老科协、市科协及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9号、陕办37号文件精神,同县区老科协共同在服务"三农"中开展科技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多次受到省人事厅、老干局、科协、老龄委和省老科协的联合表彰奖励。本文提出加强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端正办会方向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农民群众的热门话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要解决的是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专业协会、
为贯彻中办发[2005]9号文件精神,在湖北省老科协的指导下,湖北省农科院于2006年11月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通过组织发展,现有会员151人,其中研究员61人,副研究员及相应技术职称9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6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6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8人。其专业涵盖农学、植保、土肥、畜牧、兽医、园艺、核农、农经、蚕桑等农业的各个学科领域。协会成立不到一
新安县老科协农业科技服务队,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总书记的“二·四题词”,按照省市老科协的工作精神,积极为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农民上项目,大力发展辣椒生产,使农民走上了致富路。2002年曾获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命名的退离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集体奖。本文对其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需要全民、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老科技工作者是一支有影响的重要力量。他们有的生长
常德市位于湘西北,滨临八百里洞庭,背靠武陵山脉,与荆楚大地相连,是比较有影响的农业大市。市老科协自1988年建立以来,坚持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大力组织开展科技兴农活动。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全市各级老科协组织以科学发展观和《意见》精神为指导,务实创新,积极主动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采取“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方式,不但
中办发[2005]9号、新党办[2005]38号通知,是新时期做好老科协工作,发展老科协事业,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做好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各族老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新疆老科协在贯彻落实两个文件、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前进。本文提出深入
农业服务业发展具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强劲拉力,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体制与制度创新,依托小城镇建设,加强三种产业间的联动效应,通过劳动力的存量与增量组合,加快人才培养等大力推动农业服务业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通过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本文对当前总部经济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归纳。分别从总部经济的理论来源: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信息经济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人手,重点对企业总部选址、总部经济衡量、总部经济与产业转型、分厂经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未来我国总部经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