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电影字幕英译过程中的双文化现象

来源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字幕是电影传递信息最直观的一种手段,电影字幕的翻译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电影是一国文化的缩影。在中文电影字幕英译的过程中,事实上有两种文化在发挥着关键作用:一种是中国文化(源语言文化)一这种文化孕育滋养了电影的产生;另一种是英语国家文化(目的语言文化)一这是一种中文电影字幕需要适应的文化。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讨论中文电影字幕英译过程中的双文化现象:双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电影字幕本身携带的中国文化及英语国家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国相互交流的深入和引进先进科技成果的发展,科技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科技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有着极大区别。大量名词化结构的使用、被动句型的使用、非限定动词、后置定语、特殊句型的运用是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些都决定了科技英语在翻译过程中的特异性,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用途英语翻译与科技专有名词翻译的结合。对科技英语的顺译而言,其语言特征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
本文是全国第十二届科技翻译研讨会(乌鲁木齐)一等奖论文“试论科技翻译质量定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继续和深化扩展。指出科技翻译首先是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可能正确表达它。提高科技翻译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研究怎样理解的学问——人类思维的科学。一切事物都是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的全息系统。一个科学研究对象、实验课题或工程设计项目也就是一个全息系统;完成研究、实验、设计工作的全过程我们称它为思维系统。在同一个
佛教在其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献,除现存梵文、巴利文典籍外,数量更多的是汉译和藏经典籍。藏文翻译佛典忠于原文,翔实可靠;而汉文翻译佛典译出的年代往往远早于大多数始于十一世纪的现存梵语残卷,所以对于探讨佛教经典的源流特别重要。认为:应该对汉译佛典的用词、语汇、语法与文体进行认真考察,并与梵语、俗语和各种中亚语言的佛典进行系统对比,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出详尽的佛教汉语词典,以推进中印
本文将中医脉象的各种英语翻译形式分门别类,探索其翻译规律,供同道参考,实现脉象英译的标准化,扭转其翻译形式的混乱状态。
本文从句型特点,词汇选择,文化差异,语序差异,以及原稿删改等方面出发,在电视新闻汉英翻译实践中,探讨影响电视英语新闻汉英翻译的三个问题,即报刊和电视英语新闻的差异;中英文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以及原稿质量,从而对电视新闻汉译英的规律进行摸索。
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更是企业和品牌形象的竞争;开拓商品海外市场和国际生存空间至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商标的翻译。商标名称的翻译,因其“独特性、专有性”而多采用音译法;商标存在和翻译的直接目的就是把商品宣传给广大的消费者,让他们了解、接受从而购买,因而在翻译时往往采取归化法。然而商标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广告语言,其背后往往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这就决定了即便采取音译法,译者也需遵循一
本文探讨了从后殖民视阈研究“翻译间性”的内涵,指出“翻译间性”兼具“文本间性”、“主体间性”以及“文化间性”的特质,提倡一种具有交互性的对话关系,消除文化霸权主义,实现东西方文化间的平等交流。
中日人名·地名的翻译因为有汉字作媒介,和其他语言相比,方法非常不同。具体说,就是在书写时用各自国家的汉字,虽说日本原则上要求用片假名,但几乎都写汉字;在发音上,也基本用本国汉字的发音,日本虽要求用中文汉字的发音,但实际上只有一部分报纸标音。再加上有一些习惯用法、中日汉字之间的同字异义等情况,因此,中日两国人名·地名翻译的难点是很多的。本文就中日翻译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把笔者的观点提出来,供大家
日本的传统医学来自中国,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称为汉方医学。汉方医学的英文翻译与中医英语翻译有不同之处。本文对比了两者的不同,希望藉此来开拓中医英语翻译思路,方便中医的对外交流。
日中两国的翻译交流史源远流长,古代通过遣唐使积极吸收中华文化,中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等的事迹均为人所熟悉。即使在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封闭锁国时代,日本也在长崎培养汉语口译员进行双边贸易,以便开展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交易活动。到二十世纪初、中叶我国在中国东北部建立伪满政权,许多日本民众移居到“满洲”和中国各地,一些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日本人在二战结束后归国开始从事中日文口译工作,以期在中日两国之间搭建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