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置换组35例与内固定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与并发症等。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西藏日喀则地区藏族0-1岁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发病率,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为西藏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病因学预防提供依据,降低晚期DDH的发生率。 方法:2015年7月-2016年7月随机抽样调查西藏日喀则市18个县市940名0-1岁藏族婴幼儿,行双侧髋关节超声筛查(graft髋关节超声检查方法),筛查出1
目的 :探讨坐骨褥疮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自1997年至2012年,15年间,共治疗坐骨褥疮骨髓炎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发病原因:脊柱先天性畸形、脊柱裂29例,脊柱外伤12例,脊柱疾病4例。发病时年龄:最小6岁,最大65岁。入院时褥疮深度:全部病例均达到坐骨结节深部。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绿脓菌12例;大肠杆菌10例。合并症:阴蒂窦道1例;阴茎窦道2例;阴囊窦道1例。治疗方
目的 :儿童肱骨内髁骨折是较为少见的肘关节损伤。骨折块通常包括肱骨滑车内侧1/2以上和肱骨内上髁,治疗上要求解剖复位,若复位不良不仅妨碍关节功能恢复,而且可能引起肢体发育障碍,继而发生肢体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本研究的目的 旨在探讨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诊治体会,以期提高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5年手术治疗的9例儿童肱骨内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其中男6例,女
目的 :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对我科静脉采血溶血率高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问题环节并整改,降低静脉血采血溶血率,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方法:运用品管圈的手法,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评估,确定将降低静脉血标本溶血率作为本次圈主题活动。在知网检索文献,寻找血标本溶血的常见原因和整改建议,结合儿童骨科采血特点,确定将标本名称、采血过程中可能的压力因素如挤压、倾斜、摇匀等,是否留置针、
目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对于这些合并骨质疏松及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性患者,如何复位骨折并稳定断端,如何尽可能减少创伤使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方法 自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我科应用河北三院张英泽教授的反向牵引器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12例,术中采用髂前上棘及胫骨结节双反牵引复位,骨折断端后侧行布卷垫起,矫正小腿三头肌将股骨远端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前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股骨骨道内三种固定方式对骨道变化、股骨侧移植物长度的近期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获得随访的32例ACL损伤病例,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术28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根据移植物股骨侧固定方式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年龄大于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Evans分型III形以上)采取人工半股骨头置换治疗方式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的比较。方法: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52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两种治疗方式,随访8个月至3年,按患者平均下床时间、1年内死亡率及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疗效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联合PEEK棒非融合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腰椎运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PEEK棒非融合弹性固定治疗2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膝关节支具辅助推拿手法对早、中期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随机将40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推拿配合支具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酸钠,每次70mg.,每天一次,不限制活动.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分型及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行狭窄椎管的减压方法、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腰椎管狭窄的解剖部位,将其分为中央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和混合型椎管狭窄症;神经根管狭窄又分为入口区、中间区和出口区狭窄。针对腰椎管狭窄的类型和区域,应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不同类型和区域,采取不同的入路和减压方法。本组患者共112例,其中神经根管狭窄74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混合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