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背压隔离段内湍流脉动的数值模拟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隔离段出口堵塞比为0.508的进气道模型进行了全场数值模拟.模拟所得到的壁面平均压力分布、压力脉动频率等与实验符合良好.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堵塞度为0.508时,由堵塞所产生的高背压将隔离段内激波串推向喉道附近,并来回小幅振荡.分离剪切层在逆压梯度作用下呈现明显的不稳定非定常特性,剪切层脱涡形成局部强涡量区.相关性分析表明,激波串低频振荡与下游压力脉动在亚声速区的传播有关.利用一种反馈机制对脉动压力频率特性做了解释.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膜电耦合废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再生技术处理某印染企业废水,考察了膜分离的产水率(50%-80%),电氧化的电流密度(7.5-17.5mA/cm2),BMED的电流密度(5-20mA/cm2)等工艺对废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电耦合系统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TDS、色度等。
本试验采用聚铝铁盐和淀粉接枝产物,进行新型药剂的复配。淀粉接枝反应以马铃薯淀粉、丙烯酰胺单体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为原料.产物再与聚铝铁盐复配,得到复合混凝剂,将其用于处理模拟染料废水,与传统混凝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反应能显著增加有机絮凝剂的开放结构,增强有机高分子与污染物的吸附接触作用并实现沉淀去除。在混凝处理活性染料时,对于所制得的新型复合混凝剂PAFC-P.St,染料的去除率明
目前,工业废水、地下水、地表水,甚至饮用水都被检测出BPA,对水体中BPA的去除迫在眉睫。本文在磁性Fe3O4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种乙烯吡啶基磁性纳米材料(Mag-PVP)。并将Mag-PVP用于对BPA的吸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e3O4纳米材料包裹乙烯基吡啶后对BPA的吸附急剧增加。将其应用于实际地表水体及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吸附发现,Mag-PVP对BPA的吸附量没有受到环境基质的影响。对吸附饱
本研究利用镁合金制程的废弃物作为镁离子的来源,以电化学沉淀法回收合成尿液中之磷,研究反应过程中pH、去除效率以及产物纯度的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高搅拌速度有利于磷酸根的去除,但如果搅拌速度不够快,则会造成层流效应,其去除率反而比不搅拌来的低。在初始pH8时具有最佳的最终去除率,pH8-10之间具有最佳的去除效率,但由于镁电极腐蚀剥落物的影响,在最佳去除条件下。产物的最终纯度只有30%-40%
本研究采用钛滤芯阳极和不锈钢管壳阴极装配无膜分流电解器,以模拟循环冷却水处理为对象,通过添加偏铝酸钠调节沉积物的生长速度、组成形貌及其与阴极界面的附着力,以其保持阴极清洁及电解器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偏铝酸根离子与电场的协同作用促进水滑石类片层状结构沉积物生成,是降低沉积物与电极结合强度及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功能改善的新尝试。
本研究以回收污泥制作最佳配比多孔性载体,做为生物载体应用于循序批分式反应槽中(SBBR),将两个系统(载体添加比例20%及40%)进行水质分析比较,并利用中间产物NH2OH(Hydroxylamine)鉴定及模式模拟同时硝化脱硝反应程序(SMD)。此外,SBBR-40%载体添加比例之反应槽系统(KH8.6)之去除效率较SBBR-20%(Kc8.3)为佳.当反应槽系统中较高的氨氮量转换为亚磷酸盐时,
本文旨在研究预氧化-纳滤膜分离耦合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As(Ⅲ):采用错流全循环过滤方式分别对低浓度的As(Ⅲ)和As(Ⅴ)进行截留处理,所用纳滤膜为自制聚酰胺复合NF膜;考查了进水浓度、pH值、操作压力等对砷去除率的影响;将臭氧氧化和曝气分别作为预氧化方式对As(Ⅲ)废水进行处理,研究并比较了两种方法氧化时间对砷去除效率的影响。
尽可能多地合成各种各样的聚铝化合物纯品并解析其晶体结构是研究聚铝形态形成演变规律最有效的手段。本文采用NaOH调节AlCl3溶液碱化度的方法先制备成K-Al13储备液,然后在室温下加入Na2SO4溶液捕捉其中的聚铝形态,经缓慢蒸发结晶获得了板块状无色透明的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其结构属于含对称中心的规范的P2/c空间群,其结构式为[AlO4Al12(OH)24(H2O)12][HOSO4][SO4
城市河流污染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我国大部分城市河流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了污染,水环境中容纳了大量污染物。本研究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监测了北市河水体的pH、氨氮、硝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等指标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PCR-DGGE)对水体中不同断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采用高速纹影法对水平半环形汇聚激波管中的柱形汇聚激波反射现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在汇聚段中内置不同形状的反射固壁,观测了柱形汇聚激波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非定常反射现象,获得了较为清晰的波系结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汇聚激波在不同形状反射固壁上的反射现象有所不同,而且在激波汇聚过程中会发生不同波系之间转变的现象.相比平面激波而言,汇聚激波沿着壁面运动过程中,影响反射类型的激波马赫数以及激波与界面夹角均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