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研究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s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79—200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EMWF)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水汽汇,并探讨了亚洲夏季风区内季风环流变化和降水变化的关系。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分析及对生物环境条件的模拟发现:(1)土壤水分充分满足的条件下,蒸腾速率较土壤水分匮乏偏高近100%。这说明了土壤水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小麦蒸腾速率的快慢。(2)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可以影响蒸腾峰值的出现时间,土壤含水量越小,蒸腾峰值出现的越晚,土壤含水量越大,蒸腾峰值出现的越早,分析发现,无论土壤含水最高或低,蒸腾速率在16时均出现较前后偏小的现象。(
根据冬小麦产量形成的阶段性原理,对气象产量进行逐级分离模拟。以返青-抽穗期无灾年产量为基点,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计算了理想条件下的理想产量和因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在分析返青-抽穗期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程度和对产量影响权重的基础上,建立了晚霜冻产量损失评估模型。最后以商丘市作为黄淮麦区代表站,对1980-2006年冬小麦晚霜冻产量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因晚霜冻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平均为11.7%,严重
本文利用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结合2001~2004降水观测数据及1983~1986年大别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考察的有关资料,对近30年来豫南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分级统计了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综合分析了旱涝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揭示了豫南旱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并在总结旱涝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通过对小麦播种至灾害发生前的气候资料及灾害过程天气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期气候适应性及相关生产因素分析,认为冬小麦播种以来,温度持续偏高、降水偏多或适宜,冬小麦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提前,植株抗寒能力降低,是造成冬小麦冻害的基本气候因子;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是造成冬小麦冻害的直接气候因子;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政策等因素对冬小麦冻害起到一定作用。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北80年代夏季少雨和50年代夏季多雨的大气环流背景作了对比分析,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华北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的线性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6mm,80年代降水明显偏少,5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在地面上,蒙古地区气温下降造成蒙古低压明显减弱,华北低压系统活动减少,不利于降水:在850hPa层上,东亚中纬
河北省位于气候脆弱带,更是全国水资源最贫乏的省份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河北省近45a的气候状况也发牛了明显的变化,干旱化趋势愈加明显,水资源日益紧张,降雨量在时空上分布严重不均,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雨水是该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影响该区水资源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资源最多的年份往往是降水量较多的年份,而缺水年份则完全对应于干旱年份,水资源和气候降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水资源(
受0518号强台风“达维”的影响,广东、广西、海南省及越南、菲律宾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地面、实时高空探测及红外云图资料,综合分析了大气环流背景、冷空气的活动及台风云系结构演变的特点,结果表明,强台风“达维”的路径特点主要与下面因素有关:“达维”在西北移动的过程中,副高减弱断裂,冷空气在其北侧形成高压坝,阻挡其北上,并在东北-西南向的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其移动出现弱的向南分量,折向偏西行,同
利用2003年8月6-12日在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观测的微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极端干旱区绿洲与戈壁不同下垫面小气候及地表能量特征。结果表明:绿洲近地面层大气风速和摩擦速度要比戈壁的小,戈壁水平风速和摩擦速度分别是绿洲的3.8和1.6倍。绿洲地表温度和近地面层大气温度明显要比戈壁的低,绿洲大气温度峰值为30.9℃,戈壁的峰值为34.9℃;绿洲近地层大气的比湿均大于戈壁值,相差最大约为2.18 g.kg
采用NCEP(196l~2000)、GMIE(1998)两类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途径,分析了高原及周地区水汽源、水汽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因子影响效应,揭示了高原与中低纬区域水汽输送通道结构。印证了长江流域洪涝过程对东印度洋一南海“水汽源”关键区遥相应结构特征;数值试验描述了东印度洋一南海关键区不同水汽源对长江流域夏季梅雨带降水遥相关影响效应及其贡献的差异,并提出长江流域梅雨带季风不同强
利用塔克拉玛干地区18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1961~2005年春季沙尘暴发生和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降水、温度、风速、起沙风(≥5m/s)日数等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地区除轮台、巴楚、塔什库尔干外,其余15个台站的沙尘日数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减趋势,其中11个台站减少显著。该地区冬季、春季降水和温度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平均风速则不断减小,起沙风口数也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