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滑脱褶皱的横向扩展作用及其对天山造山过程研究的启示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发育了多个北东-南西向延伸的滑脱褶皱,但这些褶皱的变形幅度不大,大多呈低幅度甚至隐伏状.由于构成褶皱的地层变形不强且未遭受剥蚀,其生长地层记录了相对连续的造山活动历程.本文依据钻测井数据标定好的二维地震反射深度剖面,利用厚度-隆升方法,分别对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中西段的羊塔克背斜和南喀背斜的几何学特征、变形量、变形时间、变形机制进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天山地区,特别是库车地区构造变形的研究认识,探讨挤压构造变形的横向扩展作用及其对天山造山过程研究的启示.
其他文献
结合印度岩石圈板片在青藏高原下方俯冲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科学问题本身的特殊性,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构造物理学科组在拉萨块体中部大致沿北纬310布设了东西向宽频带地震探测剖面,简称TIBET-31N剖面。该剖面西起措勤县,东至纳木错,横跨拉萨块体主要南北向裂谷系,共布设宽频带地震仪48套,观测时长约13个月(2009年9月至2010年1 1月)。在有针对性地提高横向分辨能力和测量精度的基础上,
中上扬子克拉通航磁上表现为北东向展布的宽缓正磁异常夹弱磁异常,为扬子克拉通最稳定的区域.本文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计算了中上扬子克拉通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然后按照区域重力调查规范作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中间层校正),得到中上扬子克拉通布格重力异常数据(网度为lOkm),最后利用优化滤波法有效压制数据中的高频噪音干扰,较好保留有效布格重力异常信息,结果显示其中,盆地中部呈现走向北东的异常高值圈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为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的接触构造边界.龙门山地区海拔从东侧100km 以外的四川盆地的500米突升至3000米高度.这一特殊地形变化明显的标注了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其隆升机制也引起了海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并且提出了多种隆升机制模型.在本次研究中,将利用Sino Probe-02深反射地震剖面数据对龙门山地区的隆升机制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探
基于地形和布格重力异常之间的相关性,计算获得了青藏高原二维岩石圈强度结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岩石圈强度较强,中部东西向展布的羌塘地块则属于岩石圈软弱带,南部的拉萨地块岩石圈强度横向变化很大,喜马拉雅造山带相对两侧区域岩石圈强度较弱,恒河平原及印度板块呈大尺度的刚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应力、应变以及构造分区与岩石圈强度结构密切相关。说明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大的构造格局的作用下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Xinjiang,China the Junggar Basin is surrounded by the Tian Shan in the south,the Altyn Shan in the north and the Zayr Shan in the west,forming a near triangle inland basin.The
The Junggar Basin is a typical super-composed basin with a rather complicated structure.The presenttectonic pattern of the basin is the product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basin,and
在青藏高原北部亚洲板块是否存在下插是研究青藏高原形成和隆升机制的重要信息.本研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75个固定台站资料的远震资料,同时计算P波和S波接收函数,通过两种接收函数的对比确定S波接收函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重点利用S波接收函数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近地区地壳及岩石圈结构进行了成像.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下方岩石圈与软流圈分界面(LAB)较为模糊,而在阿拉善、鄂尔多斯和扬子地块下方,LAB较为尖锐.
The Junggar basin is a large inland basin in western China with an area of 380 000km2,where oil andgas resource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In the last 30 years,numerous investigations
青藏高原是印度与欧亚大陆陆陆碰撞的产物,地震波各向异性是公认的研究其地壳、上地幔变形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该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对20011-2014年在青藏高原南部布设的5条天然地震剖面大约146个地震台站采集到的高品质宽频带数据,提取了SKS和SKKS波形资料,利用使重建后的切向能量最小化的网格搜索方法来确定各向异性参数.测量结果显示,藏南地震横波分裂参数存在复杂的空间变化.沿亚东-
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在目前地表和地下构造复杂条件下,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因此联合反演,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同一对象就较全面地接近于实际,可以减少解的多解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的研究发展迅速,其中重力-地震联合反演发展最快.利用宽角反射/折射的地震走时数据进行地壳探测是目前探测深部地质构造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又具有识别薄层、较大密度差异性构造的特点。本文中,作者以交叉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