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数据的内蒙古草地光能利用率时空变化分析

来源 :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能利用率(常以ε表示)直接影响草地植被的能量分配和光合速率,是影响NPP形成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以MODIS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在GIS和RS的支持下,研究了2003年内蒙古地区生长季草地的光能利用率(ε)及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生长季草地光能利用率(ε)在0~0.2929 gC·MJ1之间,平均值为0.2204gC·MJ1。该地区草地生长季光能利用率空间分布规律明显,总体上呈由高纬度的东北部地区向低纬度的西南部地区逐渐降低趋势,与该地区降雨空间分布相同。内蒙古地区生长季所有草地类型的平均光能利用率(ε)季节变化成明显的单峰变化,其增长速率从5月份开始为单调递减。
其他文献
通过对四种无土育苗营养液配方育出的棉苗移栽后在农艺及经济性状差异方面的研究分析,筛选确定最佳无土育苗营养液配方。
2007年山东省巨野县进行了鲁棉研28号播期、密度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鲁棉研28号的最佳播期为4月20日,最佳种植密度为4.8万株·hm-2,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施尿素450 kg、磷酸二铵600 kg、硫酸钾150 kg、硼砂9 kg。该研究结果为鲁棉研28号在适宜推广区域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组装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施棉花优质高产示范能促进棉花生产发展,是发挥典型带动、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推动优质棉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扭转棉花比较效益低,棉农收入减少的被动局面,促使本市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市棉花办公室组织实施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高产高效典型示范带动,促使棉花生产达到模式化、标准化、指标化的栽培体系,从而使本市的棉花生产得到可持续发
在典型果棉间作生态区开展盛果期果树类型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冠层微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冠直径与遮阴效果呈加性效益,对棉花冠层微环境的改变具有显著意义,同一树种间比较,冠层微环境的变化幅度为,冠下>冠外>中间测点,不同树种间比较,冠层微环境变化幅度为,桃树>香梨>苹果>桃核>红枣>CK。树冠直径与遮阴效果成正比,与果枝个数、单株结铃数的下降呈正比,遮阴是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树冠增大导
舞钢市位于平顶山市南部,近几年来棉花生产之所以发展比较快,主要是因为政府重视,农民积极性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快。舞钢市2006年由中棉所引进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新技术,安排2个示范点,面积0.03hm2;2007年4个示范点,面积13hm2;2008年2个示范点,面积70hm2。累计安排8个示范点,面积80hm2。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棉花基质育苗解决了目前棉花育苗中移栽成活率低和缓苗慢两大难题,具有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又叫棉粉虱,属于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小型害虫。烟粉虱在我国危害棉花的报道始见于1953年的台湾省。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云南、海南、湖北、上海等地有烟粉虱危害棉花的报道,但发生危害较轻,发生范围局限在部分区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棉田烟粉虱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并迅速成为棉田的重要害虫。200
本市光、热、水、气比较适合优质棉生长发育。常年植棉面积为0.1万hm2,主要分布在八台、枣林、武功、尹集、尚店。从1998年起,推广抗虫棉及抗虫杂交棉。目前抗虫杂交棉覆盖率超过90[%]。本文就河南省舞钢市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确立主导品种、合理布局的解决对策。
根据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销售调查结果,阐述了仙桃市2008年棉花减产减收、棉农植棉积极性严重受挫、纺织企业原棉需求锐减、部分棉花经营企业购销价格倒挂及2009年植棉面积严重下滑的现状,提出了稳定植棉面积、节本增效、提高棉田整体效益应采取的措施。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其底物利用范围广(如秸秆等纤维素、半纤维素水杆菌的乙醇产率和耐乙醇能力是乙醇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不同来源的E.coli解产物中几乎的所有糖类),遗传背景清楚,是构建产乙醇菌株的理想候选菌。然而,大肠中筛选具有较强耐乙醇能力的E.coli MG1655菌株,并通过定向筛选方法获得高耐乙醇(60g/1)的突变株(MG1655
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遥感分级监测预报,有利于农业管理部门获取田间长势信息,便于及时制定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实现调优品质的目的。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进行基于TM卫星遥感技术的冬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监测研究。在利用GPS实地采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通过影像校正、采用优化的ISODATA分类方法,结合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等操作,将样点的作物信息数据贯穿到整个校验分类过程中,信息解译精度在95%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