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仍然是医学界研究攻关的热点和难题。胸痹总属本虚标实,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医证候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临床中以痰浊血瘀较为多见。在古典医经基础上,传承我院名老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学术经验,结合既往研究成果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杨关林教授认为冠心病主要由痰浊、瘀血胶结而成,与脾密切相关,痰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脾虚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血脉闭阻是其发病的必然趋势,以“痰瘀”立论,治以祛痰化瘀为法,五脏兼顾,分期治疗,权衡轻重,消补兼施,兼顾调气,搜剔通络,诊治冠心病心绞痛每获良效。杨关林教授以痰瘀论治冠心病的诊疗思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注重中医辨证论治、气血津液关系以及其病理变化,重视防重于治,全面把握疾病,疗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中医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之优势,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对于痰瘀论治冠心病作用机制的客观化研究应需进行多靶点、多层次、多学科研究,不断深入、完善、全面,亦需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广地域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探究冠心病痰瘀证的实质,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