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法制备C端-C端连接的二价纳米抗体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抗体,一种分子量只有正常抗体1/10 的单域抗体分子,相比常规抗体其具有更加稳定,更易串联等优势,因此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制备二价及多价或多特异性的纳米抗体能够赋予其更好的效果和更多的功能,现今处于临床期的纳米抗体药物几乎都为多价态或多特异性形式。现有多价态或多特异性纳米抗体通常使用串联基因重组表达来制备,由于纳米抗体的活性位点靠近N 端,这种基因重组造成的C 端-N 端的连接方式容易使得处于后序的纳米抗体失活。
其他文献
DNA 的聚电解质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研究。高级结构的人体端粒G 四联体DNA(包含多个G 四联体单元)研究相比单个G 四联体单元的研究更具生物实际意义,其折叠过程中静电相互作用占主导,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很是缺乏。
肿瘤光热治疗大多利用近红外激光产生局部过高热杀伤肿瘤,具有近红外光热转化性质的纳米材料种类繁多,但大多难以体内应用。为解决这些光热转化剂的毒性、生物相容性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温度响应性的类弹性蛋白多肽(ELP)精准修饰金纳米颗粒(AuNPs),合成温度响应性的纳米颗粒(ELP-AuNPs),体温条件下可自发组装形成内部规律排列的聚集体。
近年来,基于链替换反应的DNA 反应体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也始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泄露反应。泄露是背景信号的根源,直接影响反应体系的性能。为了提高DNA 反应体系多链底物的纯度从而抑制泄露,我们提出了“组合底物”的概念,即将传统的多链底物转变为若干双链的组合结构。
单宁酸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产物,它能与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作用,表现出杀菌抗病毒等功能。文献中提到它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的机理人们并没有做详细的研究。研究单宁酸对TMV 病毒颗粒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解释其抗病毒的机理。这里我们利用AFM 成像技术和基于AFM 的单分子力谱技术研究了单宁酸对TMV 中RNA 与衣壳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基础生物医疗领域研究中,发展快速、灵敏及廉价检测核酸的手段十分重要。传统的核酸探针荧光响应是基于核酸的双螺旋结构,而对于许多单链DNA 的响应灵敏度较低。一些基于静电作用或者氢键作用的新型核酸荧光探针虽然能够检测短单链DNA,但灵敏度较低,且容易受溶剂与电解质的影响,致使这些荧光探针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较大的限制。
以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FDCA)与乙二醇为原料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拉伸强度、优良气体阻隔性能的全生物基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但是,我们发现,生物基聚酯PEF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热降解,为其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本课题以解决呋喃生物基聚酯在加工过程中热降解的问题为目标,从短链段甘醇的结构特点出发,采用向PEF 结构中引入短醚化链段的方法,以FDCA 与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
蛋白交联纳米凝胶具有纳米凝胶的优点且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但是,蛋白易变性失活和低表面反应基团密度限制了蛋白交联纳米凝胶的制备;而中性蛋白极低的电荷密度进一步限制其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因此,开发一种温和的制备中性蛋白交联的纳米凝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离子辅助交联法成功制备了一类稳定的中性蛋白交联的蛋白纳米凝胶。
基于蛋白质的结构复杂性和在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研究者们发展不同的方法修饰蛋白质,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天然化学连接、酶促反应、生物正交反应等方法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蛋白质的研究,但是利用蛋白质自身高效、快速的化学反应作为工具的研究寥寥无几。
由蛋白质分子组装形成的膜材料保留了蛋白质本身优异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反应活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膜科学、电子学、生物医学、传感等学科及领域。尤其是由各类蛋白质纤维(例如,淀粉样蛋白纤维、蚕丝纤维等)构筑的薄膜,在自然界和人工制造业中广泛存在。
本工作利用碱-尿素体系制备纤维素溶液,利用酸溶液快速再生含少量化学交联点的纤维素化学凝胶,构建出一类高强度、高弹性、力致光学异性多级结构纤维素水凝胶.此类水凝胶具有优异力学性能,最大牵伸形变目前已有报道最高值160%,最大牵伸断裂应力2.26 MPa.水凝胶具有多级结构赋予其上述优异的力学性能:含化学交联点的亚微米框架和由氢键构筑的纳米纤维网络结构.亚微米尺度的框架赋予凝胶极好的韧性,纳米纤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