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在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来源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f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双源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数据传至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被检者下肢动脉图像显示清晰,血管重建效果好,下肢动脉正常2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3例,外伤性血管节段性闭塞1例。结论:双源CT对下肢动脉的显示独具优势,可筛选和发现病变,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并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患者代谢状态异常能耗增加,导致营养不良和(或)恶病质发生,直接缩短患者生存期、其原囚是一方面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能量.另一方面肿瘤会产生一此促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特殊物质。异常代谢使肿瘤患者体重下降呈现高发势态.尤其是头颈部肿瘤和上消化道肿瘤。会导致患者内脏和躯体蛋白质消耗、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受损.削弱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者疾病易感性,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使化疗并发症增多、化疗耐受降低。40
缓解晚期癌症患者复杂病情的姑息治疗,医务人员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本文结合简报今年召开的第六届欧洲姑息医学研究大会部分学术交流内容,期望为大家了解癌症姑息医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提供帮助。
@@肿瘤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与肿瘤外科学、肿瘤内科学一起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整个病程中会接受放疗,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按治疗的目标不同可分如下几种:根治性放疗、辅助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和姑息性放疗。在多数肿瘤中,循征学证据显示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多数患者在接受放疗的同时联用化疗。
@@中医药防治肿瘤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倡导下,在众多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工作者的努力下,又有r新的发展和众多成果。大量的中医肿瘤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和控制临床症状,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改善骨髓抑制,提高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中医药治疗措施的进展,为肿瘤综
@@脑转移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肿瘤,约发生于10%-40%的癌症患者,其中50%-80%以上患者来自肺癌。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更为有效的全身系统性治疗的应用,脑转移的发生率在继续上升。而恶性肿瘤一旦发生脑转移就意味着疾病已经广泛播散,预后往往很差。既往研究显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脑转移患者中位自然病程约1个月;20世纪50年代,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20世纪70
目的:探讨应用撬拨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选择性应用撬拨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17—64岁。结果:术后经6—12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无针道感染及骨髓炎,骨折无再发移位。所有病例均痊愈,临床愈合时间为3—6周。骨性愈合时间为7—12周。内固定拆除时间为8—26周。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
目的:探讨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伤员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选择解放军第306医院及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从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的389例病例,以期探讨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伤员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式。结果:本组389例,共死亡23例,死亡率为5.89%,死亡原因为严重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胰漏及腹腔感染并发MODS。并发症:共发生胰瘘5例,轻度十二指肠瘘2例,切口及腹腔感
背景资料:2004年3月9日,车祸将一名中年男性患者骨盆严重毁损离断,生命垂危。方法:深圳市布吉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出诊指令后,急救人员仅6分钟时间火速赶赴现场,及时施救,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经全院多科协作进行一系列的救治,配合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安装假体骨盆和双下肢义肢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目前患者能重新坐立,站立且已扶拐行走一年多。至今,伤者已生活了6年多,基本能自理生活。结论:院前急救的
@@常州急诊救治新模式及新型急诊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是将先进的科学组织管理的急诊服务体系与创新的急救新理念、新模式、新装备、新疗法紧密结合起来,为基层农民提供良好的农村急救适宜技术及服务。创新采用整体系统工程、科学组织管理、临床救治及专用应急机动卫生装备等方面全方位实施农村急诊救治新模式。
目的:观察硝酸羟胺对大鼠血清MDA、SOD含量的影响,及其影响与染毒剂量的关系。方法:设置硝酸羟胺50、75、100mg/kg 3个不同剂量组和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后24h取血,检测血清中MDA含量及SOD活力。结果:大鼠血清中MDA含量随硝酸羟胺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50、75、100mg/kg剂量组MDA含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S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