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量技术在中马友谊大桥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d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马尔代夫环礁地形地貌特点,中马友谊大桥跨越Gaadhoo Koa海峡水下地形不规则,水深深和局部有塌陷及裂缝的特点,以及海峡内海流流速快,波浪大且周期长,沿岸涌浪较大和两侧突出部海浪破浪带等水文环境,采用摸浅测量、免棱镜全站仪测量、单波束水深测量、多波束扫海测量、侧扫声呐、水下摄影及地形数据建模等综合测量技术,多种方法可优势互补,数据全面覆盖,成果互相检验,数据综合建模分析应用,为大桥设计和施工提供完整详实的测量成果.实践证明对于复杂海域水下地形测量,充分发挥综合测量技术的优点,准确达到测量目的,提高测量成果的可靠性,为类似工程测量提供技术借鉴.
其他文献
针对堤防道路重载交通要求,进行了堤防快速路路面结构设计及研究,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分析认为:应根据道路和堤防的位置关系采用不同的路面结构形式,必要时采取增设土工格栅、挖台阶、换填路床等措施以减少两者间的不均匀沉降.在堤防道路等级变化、公交港湾站等特殊地段可采用半柔性路面结构,以减少车辆频繁启动可能引起的车辙.在重载堤防道路路面结构中面层中可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以增强路面抗车辙能力.由于堤防堤基和道
本文首先对BIM技术在地下管网智慧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提出了一套基于BIM的地下管网施工管理系统,并实际应用于香港机场无人驾驶车及行李输送隧道项目.与传统施工管理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系统有提前暴露设计问题、模型及时匹配现场、易于现场执行、竣工交付数据质量高四大优点.该系统由模型创建、设计优化、现场施工、竣工记录四个环节组成.模型创建阶段,将模型分为现有管网、待建管网和其余专业BIM模型三
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特大桥的80m钢混组合梁采用厂内整孔拼装制作,使用国内首创LG550特大型架桥机双幅整孔架设,并利用架桥机施加1300t提升力持荷7d,该技术为国内外首次采用.主要核心理念为提高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结合效率,减少用钢量.本工程通过多项技术攻关,顺利实现了内陆地区钢混组合梁的整孔架设.文章通过对80m跨径槽形钢梁首创技术应用及其监控结果进行技术分析探讨与总结,阐述反提力施加技术的
盾构机掘进遭遇人防竖井,通过调查和物探,使用全回转钻机井壁清障,井内隧道底以下回灌素混凝土,隧道底以上回灌水泥砂浆,井周及横通道地表分阶段压密注浆,盾构掘进科学控制参数,顺利穿越人防竖井.
自锚式悬索桥的方案由于其结构新颖、外形美观而被大量设计采用,大多为传统的平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其缆索系统的施工一般是在铅锤平面上借用猫道来进行主缆的架设、调整、紧缆、索夹和吊杆的安装,以及主缆的防护.太原迎宾桥缆索系统施工中,采用了"桥面展索,无猫道利用塔顶千斤顸整体提升"的施工技术,该技术取消猫道和支架式平台,仅仅在塔顶设置操作平台、提升机构、桥面设置配合吊机,施工更简便和安全,效率更高,构件安
本文回顾了国产桥梁结构分析软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沿革,介绍了基于BIM的全新一代桥梁结构分析软件"桥梁博士V4"的最新进展、创新特点及应用现状,展望了以"桥梁博士V4"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桥梁结构分析软件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需求量极大的今天,为了规避传统地下停车场的缺点,充分发挥我国在智能化产业的新成果,实现环保、节能、高效与新空间利用的多重愿景,智能网联化地下停车场的构建由此产生.本文以新时代新基建建设为背景,首先,对当前地下停车场与智能网联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其次,针对利用高新技术建设具有特色的智能网联化地下停车场进行展望研讨,由于当前仍有多项技术、设备需要发展与提升,因此需要多行业、全
为在既有建筑改造加固过程中提升其抗震韧性,实现改造后的建筑在预期地震作用下的韧性抗震,提出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改造的概念.介绍了目前适用于城市抗震韧性结构的可恢复功能结构,分析了自复位、可修复、可更换、集中消能减震等技术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得出结论为:采用可更换构件与集中消能减震技术是现阶段较为合理的抗震韧性改造途径.针对钢板剪力墙这种具有良好韧性与耗能能力的可更换构件,结合一幢高层
为测定新拌混凝土振动过程中的流变特性,本文借鉴参考了相关硬件设备的系统组成、结构尺寸等方面的设计经验,研制了混凝土振动流变仪,并研究了受振混凝土流变参数的测量方法,包括采集数据误差处理、扭矩、转速与流变参数间的理论关系推导和流变参数值修正.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制的振动流变仪稳定可靠,并利用该设备试验验证了自然状态和振动两种状态下新拌物分别为宾汉姆流体和幂率流体的假定的正确性.该设备将为混凝土振捣施
为了满足向核电项目提供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核电厂总平面设计成果,解决核电厂总平面设计面临的涉及面广,各方诉求难以协调,牵引抓总手段偏弱,方案多重迭代,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国内外核电厂总平面设计经验,总结出总平面方案的设计方法——"层层筛选法".该方法是在设计团队参与方(业主、工程)达成共识的既定目标、原则、条件、规划要素下,按照既定评价指标对总平面方案分别进行严重背离(差)、可接受(良)、良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