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适宜灌溉方式利于苜蓿生长提高草产量

来源 :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在田间试验基础上进行灌溉处理,设置了地下滴灌(SDI)和喷灌(SI)2种灌溉方式.结果表明:0~100cm土层内,SDI的土壤体积含水率最高;SDI的苜蓿株高、分枝数及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SI,但其茎叶比显著低于SI;SDI两茬的苜蓿草产量分别为4815.87kg·hm-2和4300.41kg·hm-2,相较SI,SDI下第2茬和第3茬苜蓿草产量分别提高了14.92%和23.60%;SDI两茬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66kg·m-3和2.50kg·m-3,相较SI,SDI下第2茬和第3茬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1.46%和34.41%.与SI相比,SDI既能促进从苜蓿生长也有利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以宁夏为靶区,以大田滴灌枸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滴灌枸杞土壤水分动态、生长量变化及水分对产量品质的影响,基于多因素考虑提出了合理的枸杞滴灌灌溉制度.主要结论有:干旱区枸杞土壤水分变化敏感区域为距树干40cm的20-70cm土层,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变幅在0.2-4.3%.随灌水量的增加枸杞地径及株高随之增加,而冠幅的变化规律性不强,西侧及南侧的枝条生长量明显高于东侧及北侧.270m3
研究旱坡地不同灌溉方式下糖料蔗耗水动态变化及水分生产效率,为探讨适合丘陵干旱地区糖料蔗生长的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滴灌、微喷灌、涌泉灌、沟灌4种灌溉处理,测量不同灌溉方式下地表径流量、土壤含水量以及糖料蔗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结果发现:1、滴灌灌水集中,蔗蔸附近土壤含水量较高;微喷灌灌水较均匀,喷洒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差别不大;涌泉灌支管喷水距离较远,沟灌灌水面积大,二者蔗沟内土壤
本文通过在内蒙河套灌区的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不同淡水与微咸水轮灌模式对田间土壤水分分配以及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的轮灌模式对10-80cm土层深度的水平方向上土壤含水率分布均产生极显著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内,对果期的土壤含水率分布均产生极显著影响.不同轮灌模式0-100cm土壤区域内含水率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T2、T4、T3、T1.不同轮灌模式对
本文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完成的膜下滴灌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施肥条件对玉米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合于当地推广的滴灌高产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水平与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都有显著性影响,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均在适中水平时产量达到最优.而且滴灌处理玉米比按照当地灌溉与施肥管理的对照处理增产10.0%~19.5%、节水30.6%~64.4%,因此适宜的滴灌灌溉与施肥制度具有
地下水埋深对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地下水位对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HYDRUS-2D软件对不同地下水位下的土壤含水率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为1m时,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较强,灌溉定额为3000m3/hm2较为适宜;地下水埋深为2.0m时,灌溉定额4500m3/hm2较为适宜,此时棉花基本不受水分胁迫;
通过对滴灌春小麦设置3组不同灌水下限与3组不同施肥量的交互试验,分析了宁夏黄河灌区不同灌水和施肥水平对春小麦干重、株高、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耦合作用对干重,叶面积指数,株高,小穗数有显著影响.产量最优处理为S2F2(其灌水下限在不同时期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分别为苗期-拔节期:75%,拔节-成熟期:80%,成熟期:65%;总施肥量N:225kg/hm2,P2O5:78kg/hm2,
为了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群体密度的春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效益,从而为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高产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于2014年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选用宁春4号和N618为参试品种,设置了5种播量梯度.通过田间试验,综合分析评价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的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等经济指标.结果表明:滴灌灌溉定额采用传统畦灌的70%,即可满足高产需求,且本试验设置的群体密度梯度中春小麦耗水量差别不
随着滴灌材料的成本降低和滴灌技术的日渐成熟,中国对于滴灌技术在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上应用开始大力的推广应用.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田间小麦滴灌试验,在14组不同氮、磷、钾施肥量的处理下研究分析需肥规律得出最适宜的施肥制度.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对不同单因素肥料的施肥量和对应产量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回归拟合,分别得出氮肥最佳施肥量为178.1kg/hm2,磷肥最佳施肥量为62.2kg/hm2,钾肥最佳施
通过设置不同宽窄行及株距实现不同种植密度,以探讨在现有灌溉制度下玉米高产的种植模式,为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正大12和迪卡519两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间产量达到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种植模式下产量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正大12和迪卡519在种植模式30-60-25下产量最高.随着
从积盐和返盐两个方面概述并分析了引起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最后进一步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以后的研究重点要放在对日光温室土壤的水盐动态监测,次生盐渍化机理,微灌下土壤水、热、盐迁移规律,建立以节水微灌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