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来源 :江西省第十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5249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综合评价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进行检索,检索截止至2017年4月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文献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合计患者1240例,meta分析结果示:试验组能明显提高1小时、2小时、3小时及总有效率[OR=4.39,95%CI(2.73,6.90),P<0.00001]、[OR=5.36,95%CI(3.35,8.57),P<0.00001]、[OR=6.55,95%CI(2.90,14.76),P<0.00001]、[OR=5.03,95%CI(2.91,8.71),P<0.00001],能明显缩短清醒、症状消失、症状减轻及起效时间[MD=-35.79,95%CI(-47.90,-23.68),P<0.00001]、[MD=-170.99,95%CI(-173.12,-168.85),P<0.00001]、[MD=-42.35,95%CI(-43.80,-40.90),P<0.00001]、[MD=-27.32,95%CI(-28.59,-26.05),P<0.00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RR=0.19,95%CI(0.10,0.37),P<0.00001]. 结论: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疗效优于其他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于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结论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加以验证.
其他文献
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和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有组织、有系统地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造成的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护的科学管理方法.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比较快速且复杂,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在经过最初抢救、复苏之后,由于诊断和治疗要求经常需在院内转运,虽然转运仅需要短暂的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却有许多的安全隐患,转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如何降低转运期间风险,保证患者安全转
急诊科作为集院前急救、抢救、输液注射、留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所接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精湛的急救技能的护理人员,才能从容应对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但是急诊科护理人员配备普遍存在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比例过重的现象.目前我科低年资护士比例占全科护士的53%,她们往往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应急能力欠缺,导致护理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为了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岗位能力,采取过多种形式的单
随着医院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器官供体短缺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患者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但由于供体器官的不足,每年仅有10%的患者能够接受移植手术.虽然导致器官来源匮乏有多种原因,但专业医护人员无法发现潜在器官捐献者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视为阻碍器官捐献的重要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医院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前三位科室分别为急诊科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预检分诊工作已逐渐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检分诊对急诊患者初次分诊后,除了对病情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外,其他普通急诊患者就诊过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等候.普通急诊候诊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不一,由于缺乏规范的分诊再评估,他们只能按初次分诊的病情分级对应的次序就诊,造成就诊等侯过程中因病情变化或初次误分诊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标准化二次分诊模式从设置分诊再评估岗、应用风险预警评估量
光气又名碳酰氯,是一种高毒性窒息性化工气体,毒性比氯气大10倍经呼吸道吸入中毒.急性光气中毒是指人在短期内吸入较大量光气,引起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发生肺水肿,并致死亡.2014年1月,附近化工厂发生光气泄漏,本院收治光气中毒患者共19例,医院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了急救工作及时、准确、有序、安全地进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满意度.
目的:探究观察无创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根据监测值实施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液体复苏成功27例,死亡3例,复苏成功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液体复苏成功
目的:观察ω-3脂肪乳剂在危重患者肝功能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合并肝功能损伤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中应用ω-3脂肪乳剂,对照组应用非ω-3脂肪乳剂.分别于治疗第0、1、4、7天监测患者当日最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氧合指数,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中TNF-α、IL-6及IL-10的水平,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γ-GT
目的:观察早期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以及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血液灌流(HP组,n=40)或非血液灌流(非HP组,n=40)治疗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Hp组患者的长托宁用量是4.8±29.4mg、氯磷定用量是18.04±7.53g,机械通气时间是2.06±0.68天,昏迷时间是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80岁以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在肠梗阻一般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本组4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3例患者治疗缓解后又出现肠梗阻症状,经再次用药后治愈,5例经保守治疗7~10d中转手术,死亡1例.结论: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方法:符合要求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选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入院治疗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中摸球法,将80名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n=40)接受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s-CRP、Lp(α)、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3天、7天的hs-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