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薹草属(莎草科)分类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薹草属(Carex L.)有2000种以上,在中国约500种,是被子植物中分类最困难的类群之一。进一步理解薹草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其分布特征对于维管植物分类研究意义重大。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之一,是多种薹草属植物的模式产地。迄今,该区域还没有完整的薹草属植物分类研究资料。通过对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薹草属植物做全面野外考察,共采集标本400余号。经过分类鉴定,共有薹草植物30种,3变种;其中9种是重庆新记录,它们分别是眉县薹草(Carex meihsienica K.T.Fu)、宽叶薹草(C.siderosticta Hance)、反折果薹草(C.retrofracta Kük.)、红鞘薹草(C.erythrobasis H.Lév.&Vaniot)、披针薹草(C.lancifolia C.B.Clarke)、穿孔薹草(C.foraminata C.B.Clarke)、卷柱头薹草(C.bostrychostigma Maxim.)、长柱头薹草(C.teinogyna Boott)和仲氏薹草(C.chungii Z.P.Wang),5种1变种为重庆城口县新记录,即相仿薹草(C.simulans C.B.Clarke)、长安薹草(C.heudesii H.Lév.&Vaniot)、亨氏薹草(C.henryi(C.B.Clarke)T.Koyama)、柄果薹草(C.stipitinux Franch.)、大舌薹草(C.grandiligulata Kük.)和大理薹草(C.rubrobrunnea var.taliensis(Franch.)Kük.)。文中提供了9种重庆薹草新记录的生境照片以及花序、基部小穗及苞片、上部小穗及其苞片、小坚果、果囊和雌花鳞片等的解剖照片以资鉴别,并讨论了它们及其各自形态近缘种的区别特征和分布情况。迄今,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是反折果薹草已知分布区的北缘,是红鞘薹草已知分布区的南缘;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是反折果薹草和穿孔薹草已知海拔分布范围的最高记录,是红鞘薹草已知海拔分布范围的最低记录。结合相关历史研究资料,对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薹草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共统计出46种,2亚种和4变种。凡本次野外考察采集到或相关资料有标本记录的种类均引证了相关标本,暂未找到相关标本资料的种类引证了种类出处。
其他文献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城镇化由粗放型向质量型、内涵型的方向转变。智慧城市即是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均纷纷投入到创建智慧城市试点的大潮中。然而,智
苹果树的矮化密植是指通过各种生产技术措施降低树体高度、缩小树冠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栽植密度和产量,是果树生产的发展趋势。1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优点苹果树矮化密
本文结合宜宾市应对"7.2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案例,对宜宾市应急管理处置的各个实施环节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宜宾市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在pH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马兜铃酸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不可逆的还原波(Vc,p=-0.51 Vvs.Ag/AgCl),具有吸附控制特性。利用马兜铃酸的电化学还原性质建立微分脉冲伏安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通过交换邛海湿地的两个典型地点的天然基质,并对交换培养后基质上的生物膜的藻类群落结构、生物量、叶绿素、胞外酶活性、EPS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观察环境变化后生物膜
在南北分界带上,沿各经度中点连成一条线,称为南北分界线。该线北边的地方算北方,线南的算南方。 $$  “新的南北分界线出来了!赶紧看看自己还是不是南方人。”来自南充的小张
报纸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盐酸雷诺嗪在纤维素类手性固定相(Chiralcel OD-R)上的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对分离的影响.在推荐流动相(100%甲醇)条件下,盐酸雷诺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Pd(3nm)/CoFe(0.8nm)/纳米氧化层/CoFe(fnm)/Cu(4nm)/Pd(5nm)自旋阀底电极薄膜,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的磁性能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层的引入可以使电极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