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

来源 :第三届全国血管外科和组织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下肢血管疾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损伤的介人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3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各型血管损伤13例。损伤部位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髂动静脉和股动脉,病变类型表现为刀刺伤后动静脉内瘘形成3例、血管裂伤伴周围血肿4例、外伤后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损伤修复术后狭窄3例。行覆膜支架植入9例(10枚)、网状支架植入1例、球囊封堵2例、弹簧圈栓塞1例。 结果: 13例介入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肠系膜上动静脉内瘘和左锁骨上动脉-颈内静脉瘘患者覆膜支架置入后仍有少量造影剂从瘘口渗出,未作进一步处理,患者痊愈。随访12例,时间1-26个月。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少量咯血,CTA检查无明显异常。未发现支架断裂、移位、变形或支架内狭窄,无病变复发。 结论: 介入治疗血管损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较国外晚了近半个世纪。二十世纪中叶,随着髂股动脉瘤切除和同种动脉移植术、颈内动脉闭塞内膜剥脱术及下肢深静脉取栓术等血管外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开展,即标志着我国外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血管外科的形成。关于云南省血管外科研究机构的建设,本文根据云南省血管外科中心的发展情况及其在实验外科中所积淀的基础条件,针对云南省血管外科研究机构的发展提出了“主体—核心—宗旨—目标”的发展与建设理念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较为少见。至今国内报道不超过350例。多数颈动脉体瘤生长缓慢并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但据报道不超过350例。多数颈动脉体瘤生长缓慢并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但据报道有2%-9%的颈动脉体瘤是恶性肿瘤。近期我科收治了一例较罕见的颈动脉体瘤病例,瘤体侵及颈静脉腔内并侵犯迷走神经。行颈动脉体瘤切除及自体大隐静脉颈内动脉移植术,同时切除颈静脉腔内肿块并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对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行颈动脉体瘤完整切除,1例重建颈内动脉。无死亡病例,术后1天发生脑梗塞1例,2周后康复,未留有后遗症;未发生偏瘫、脑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诊4个月至3年,平均1年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为颈动脉体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尽量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胡桃夹综合征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或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化等原因,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引起反复血尿和蛋白尿。少数患者会出现贫血、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本文介绍胡桃夹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特点、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方法等。
目的: 探讨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18例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及范围行血管重建手术或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25例中,经血管造影按Lupi-Herrera综合分型法,Ⅰ型10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1例。13例行血管重建手术,5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缺血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根据连续收治1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23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包括开窗减压术、 “象鼻干”术、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中死亡3例(13.0%),均死于术后并发症;87例行覆膜人工血管-支架腔内隔绝术,死亡2例(2.3%),死于术后夹层破裂;术前死亡3例(3.8%):放弃治疗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最常见的动脉瘤,我国动脉硬化性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腔内血管外科体现出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传统手术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它是目前血管外科发展的方向。经血管腔内放置覆膜支架(TPEG)后使动脉瘤腔内无循环血流则为治愈。治疗的结果与病例的选择、覆膜支架的类型和操作者的经验有关。目前一期成功率一般在90%以上。研究证
目的: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硬化闭塞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主-髂(股)动脉旁路移植术。本文拟探讨对此类疾病介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最近应用介入方法治疗的两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总结经验,提出观点。结果:通过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成功使两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再管道化并保持短期通畅。结论:介入方法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的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是可行的,同时具有
目的:总结术中大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方法: 20例外科手术中损伤大血管的病例,其中静脉损伤占70%(14/20),门静脉损伤5例,下腔静脉损损伤5例,上腹部及后腹膜手术损伤14例。结果:12例行血管修补,1例吻合术,4例行损伤血管结扎术,止血失败3例。本组死亡4例,其中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损伤止血失败死亡3例,颈总动脉损伤结扎死亡1例。1例下腔静脉结扎术后两下肢肿胀,1例肾动脉损伤后行肾切除术。血管修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 自200 3年16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 3例,病变累及左下肢66例,右下肢7例。首先置入腔静脉滤器。再取患肢股部小切口,远侧静脉内血栓以挤压的方法驱出,髂静脉内血栓以Fogarty管取出,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术中发现的左髂静脉狭窄,最后建立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术后3个月结扎。结果: 71例取得成功,2例骼总静脉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