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平面低功耗CO气体传感器的设计及制作

来源 :2007两岸三地博士生NBIC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a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共平面微结构气体传感器,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传感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MEMS技术制作了传感器样品.实验测得该传感器对于50ppm浓度CO气体的灵敏度为8.6(R0/R),功耗为82mW,响应时间约5s,恢复时间约22s,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同种敏感材料烧结型传感器(测50ppmco)的2.5倍,而功耗却是同种敏感材料烧结型传感器的1/2,是一种具备了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灵敏度高、便于与其它器件集成等特点,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微结构CO气体传感器.
其他文献
通过共聚和接枝的方法,可以将功能性基团引入聚丙烯腈基体材料,从而提供活性反应位点,或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拓宽聚丙烯腈材料的应用范围。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功能性丙烯腈共聚物制备成纳米纤维材料,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以在酶固定化、分子识别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Nd∶YAG脉冲激光表面处理AZ91D镁合金,在其表面形成50~300 nm的纳米结构薄膜.不同激光能量在AZ91D镁合金表面作用可获得纳米或亚微米薄膜.当较低的激光能量0.45~0.6J作用时,镁合金表面微熔在表面形成50~120nm的薄膜;较高的激光能量0.8~1.2 J作用时,镁合金表面有较深层的熔化,形成200~300nm的小球状亚微米薄膜.在激光作用过程中镁合金纳米薄膜的形成机制是激
采用机械化合金技术,以PbO、ZrO2和TiO2为初始原料,合成了PbZr0.52Ti0.48O3纳米晶.XRD和Raman测试结果表明,球磨80h能合成出单相PbZr0.52Ti0.48O3纳米晶,平均晶粒大小为15nm.其结构在1373K以下比较稳定,高于1373K发生分解.将球磨法获得的纳米PbZr0.52Ti0.48O3和高温高压及固相烧结合成的体材料的Raman谱进行了比较,观察到尺寸效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Mg2Si及掺Ag、Al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未掺杂Mg2Si的间接带隙宽度为0.2994eV,其价带主要由Si的3p及Mg的3s、3p态电子构成,导带主要由Mg的3s、3p及Si的3p态电子构成,静态介电常数为18.89.掺Ag后Mg2Si为p型半导体,价带主要由Si的3p,Mg的3s、3p及Ag的3p、4d、5s态电子构成,静态介电常数为11.01.掺Al后Mg2S
建立了纳米通道流体及离子电动输运的分子动力学(MD)模型,分别模拟了NaCl、KCl两种电解液在中性壁面纳米通道中的电动现象。模拟结果表明,外加电场作用下,中性壁面纳米通道中亦可产生显著的电渗流(EOF),但NaCl、KCl两种溶液中溶剂水的流向完全相反。模拟结果显示这两种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在靠近壁面附近都呈非均匀分布,形成显著的不呈电中性的交错层,但并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双电层(EDL)。通过对上
用聚乙烯醇(PVA)和尿素(urea)作为燃料,采用溶胶-凝胶热解法成功地合成了纳米尺寸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δ(BSCF)粉体.并研究了其晶格结构、微观特征和电化学性能.XRD结果表明,产物前躯体在950℃下热处理5h已经完全形成了立方钙钛矿结构,其平均晶粒尺寸约83nm,晶格参数a为3.9852 (A).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450℃时,BSCF的电导率为3
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了Cu-5%Cr(质量分数)纳米晶粉末,运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显微硬度计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过程控制剂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粒度,微观形貌,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液体过程控制剂—无水乙醇和溶剂汽油时,所制备的粉末粒度与硬脂酸做为过程控制剂时相比较小,但由于液体过程控制剂增加了磨球运动时的阻力,从而导致
The effect of chemical cross-linker content over broad ranges of weight ratio(WR) of the cross-linker to the functional monomer from 7wt% to 28wt% on the shape,size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poly(N-isop
以聚酰胺酸为有机前驱,不同结构的T型分子筛为杂化物经高温热解制备了新型的炭/T型分子筛微孔复合膜材料.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膜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纯组分气体(CO2,CH4)以及混合气体(CO2/CH4∶50/50)的渗透实验对复合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型分子筛在炭相中分散良好,其晶体结构在热解过程中没有被破坏,同时形成了稳定的无机/无机复合结构.气体渗透实
传统上利用LiCl制作的湿度传感器只能在一段湿度的范围内进行湿度的测量,并且由于LiCl易水解的性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LiCl容易流失而使元件失效。实验中将LiCl材料组装到SBA-15分子筛中来改善材料的湿敏特性,并对材料分别进行了IR和SEM表征分析。利用该系列材料制作并获得了全湿度范围内特性良好的电阻型湿敏元件。通过不同比例的LiCl的掺杂,选择出掺杂量为15%wt LiCl的样品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