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多环芳烃(PAHs)是由2个及以上的苯环,以直链状、角状或串状排列组成的有机物。因其不易降解,且部分还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毒性,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据估计,有90%以上的多环芳烃在土壤表面残留。研究表明,水稻土检测的PAHs中二环、三环、和四环芳烃的含量之和占总含量的67.9%98.3%。土壤中的PAHs可以穿过根皮层而进入植物体内,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并能通过生物富集进入食物链影响食品安全,进而危害人类健康;【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品:芘,纯度>97%。供试品种:宁麦9号(较耐)和济南17号(较敏感)。试验方法为盆栽,选用直径20cm和高25cm小桶,每盆装土5Kg,用丙酮完全溶解芘并均匀拌入土中,设置5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CK)、50、100、150、200mg·Kg-1,每处理设置9个重复。每盆定苗为5株。测定项目:小麦拔节期测量最长根长和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干重、SPAD值、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细胞质膜透性;【结果与分析】宁麦9号在低浓度(50mg·Kg-1)胁迫下,最长根长、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有所增加,中高浓度胁迫下,这些指标显著下降。济南17号呈现随着芘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的趋势。宁麦9号在低浓度芘胁迫下,叶片SOD、CAT活性变化不明显或微量增加,POD活性较CK显著增加,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较CK有所降低,Pro含量变化不明显。中高浓度芘胁迫下,SPAD值较CK有极显著降低,叶片SOD、CAT、P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Pro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极显著增加;济南17号SPAD值、叶片中SOD、CAT、POD活性极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ro含量、细胞质膜透性极显著升高。本试验说明宁麦9号对低浓度的芘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要强于济南17号;浓度过高时,芘对小麦植株具有生物毒性,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与生长,光合器官受到伤害,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低浓度芘胁迫对宁麦9号生长有刺激作用,可能存在的原因:(1)PAHs与生长激素结构相似进而有类似的生理作用。(2)宁麦9号解毒系统适应性强,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利于清除活性氧,增强其抗逆能力。(3)芘能增加以其为碳源的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宁麦9号对芘胁迫有一定耐受性,在低浓度下仍能正常吸收与利用养分;【结论】低浓度芘胁迫对宁麦9号有一定刺激作用。长势情况、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能力以及抗逆境指标等均是宁麦9号区别于济南17号的主要特征。中高浓度胁迫下,两种小麦的响应趋势表现一致,生长都受到了一定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