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说与肿瘤的扶正培本治疗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暨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脾胃学说是中医药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内经》对脾胃学说就开始重视,指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精气均源于脾胃,认识到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本文介绍了脾胃学说的概念,分析了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收集了南京市儿童医院CT室关于脑部后纵裂池密度增高病例31例分析,讨论引起这种表现的原因及病例基础.方法:用本院飞利浦16排螺旋CT扫描患儿头部(筛选出表现为脑部后纵裂池密度增高的病例31份)分析.结果:5例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3例不明原因.结论:CT表现为后纵裂池密度增高的除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外,还应该考虑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引起机体慢性缺氧,使红细胞聚集功能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动脉导管未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上疑诊为PDA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降主动脉起始处与肺动脉分叉处之间有无异常通道。结果:118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76例单纯性PDA,2例PDA合并主动脉弓离断,18例PDA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5例PDA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PDA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PDA合并肺动脉瓣闭锁,3例PDA合并主动脉弓缩窄,2例PDA
目的:评估早产儿、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外科治疗849例年龄小于6个月的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4.15±2.32月(1天-6月).平均体重:4.42±0.56kg(1.0-7kg).病种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呼吸窘迫症4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511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D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下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和相关临床经验.方法:57例均在非胸腔镜下行:Nuss手术,合并扁平胸10例,不对称漏斗胸11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3岁~16岁,平均6.4±3.52岁.经右侧切口用钝剥离器沿胸骨后穿过纵隔至对侧胸壁切口,牵引已塑形好的合金钢板凸面朝后拖过胸骨后方,调整位置后,翻转钢板使凹陷的胸骨和前胸壁抬高。14例植入1根钢板,3例植入2
目的:探讨CT在漏斗胸术前诊断和微创Nuss手术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2002年7月到2008年9月共行648例MUSS手术,其中59例为复发的漏斗胸,所有病例均行术前CT检查,用CT评价患者胸廓的畸形程度、将畸形进行分型、观察畸形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和发现合并症.结果:6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从25分钟到300分钟,术中出血1-200ml.根据CT分度:中度的73例占11.27%,重度的5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白龙灵沙汤对荷S180瘤小鼠血管的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利用S180瘤种植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参芪片、白龙灵沙汤高、中、低剂量灌胃,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S180瘤的抑瘤率及对S180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等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白龙灵沙汤对S180瘤具有较好抑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白
目的:研究华蟾素拮抗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阿霉素组、右丙亚胺组、华蟾素低剂量组、华蟾素高剂量组,阿霉素2mg/kg隔天腹腔注射,建立心肌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干预处理。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心肌酶(LDH、AST、CK、CK-MB)、心肌病理和超微结构等的改变。结果:华蟾
目的:探索Co60源一次性照射剂量与大鼠放射性溃疡程度的关系;观察黑绛丹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60Gy、40Gy照射组及空白对照组。Co60源一次性照射右后腿,记录溃疡出现时间、程度;60Gy、40Gy照射组再分别分为模型组、黑绛丹组和利凡诺组3个亚组,每组10只,溃疡形成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溃疡发生率、病理改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观
目的:探讨国内升清降浊法的应用现状和动向。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8~2007年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升清降浊法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我国升清降浊法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结果:1978~2007年国内升清降浊法研究的文献有186篇,文献量年度发表量呈增长趋势。升清降浊法国内研究热点为:①升清降浊法的具体临床研究;②方剂中的自拟升清降浊方、补中益气汤等;③疾病中消化道疾病、泌尿生殖系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综合治疗”的提出,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广的空间,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疗法、中医药治疗等治疗手段相互配合,无疑使更多的肿瘤患者有了根治的希望。本文介绍了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概况和学科进展,分析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科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