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麻痘专科医术长留人间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民间验方·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麻疹诊疗》、《中医痘科、皮肤病疹诊疗》是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卫牛事业的两本中医学的专科医书,是当今中医学界似属填补空白之作,也似可称是绝技秘方之作。这两本书是笔者用退休以来20多年余热精力写成。先后于2004、2006年由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内容既是笔者60余年临诊实践的经验结晶。也是笔者三代人传承的中医麻痘专科医术的经验结晶,还吸收渗透着现代医学有关麻痘科方面的一些新内容,本文就此分别述其扼要。
其他文献
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层次递进教学法的实用价值。通过对两届数百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及青年教师培养情况回顾,发现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中药学》的合理方法、增强自学信心,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对于青年教师有促进尽快成长的作用。该方法有推广普及价值。
为培养中药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对中药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在品德修养教育;培养思维活跃,博学多识的通才;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育内容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中药学教学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使中药学教学内容合理建构以适应现代中医药教学。
基于七年制医学"精英教育"的特殊需要,本文从始终贯穿科研训练,采取前期"师承传授式"及后期"导师负责制";明确临床导向;分段教学,坚持一贯培养,在专业基础课《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及临床课学习后,进行临床中药学的教学;突出教学规律,促进学科发展四个方面来积极探索了"临床中药学"的特色教学,强调启发性,重视实践性,精心运作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模式,以展现本学科的特色及优势。
为了加强学生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意识的培养,结合临床中药学医药结合的学科特点,开设了"中药新药研发思路"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以中药新药研发为主线,了解中药科研进展和动态,结合实际需要和法规要求拓展中药新药研发选题思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中药新药选题组方设计,锻炼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的基本技能,从而建立科研创新思维,强化科研为临床和生产服务意识,增加就业适应力和竞争性。本文还介
本文介绍了利用PowerPoint制作临床中药学饮片辨识教学系统的过程。运用多媒体结合药材实物进行实践教学,与以往传统教学相比,认为这种方式具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等优点,使中药教学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中药学》教材,自一九六二年第二版修订以来,已经先后编过六次了。每一次编辑出版都有不断的改进。如在章节的划分、内容的增删、体例的改变等方面,都有不断完善和增修,尤其是教材内容从二版的30余万字增加到最新版的98万余字,可谓洋洋大观了。总的来说,通过几辈人的辛勤耕耘,几十年的教材建设,为中医药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医教育是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起步,通过教学实践,每版都能听到一些不同的反应,总有
本文就临床中药学科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意义和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腑实证不同情况的名方,是张仲景"下法"的代表方剂,虽有"古方新病不相能"之说,但事实上,其精当的组方,卓越的疗效,所治病种涉及范围的广泛,不管在古代、近代及现代都非常令人称赞。张仲景的临证组方思想,更被世人奉为临证组方用药的圭臬。今人自己组方用药,或根据辨证论述、辨病论治,或参照现代药理药化研究成果,动辄十几味或数十味,虽也有效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治疗作用峻猛强烈,复易引起中毒的药物,古人称之为"虎狼药"。关注药后不良反应,是近年来现代毒理学研究发展较为迅速的内容之一,将其引入到中医有毒中药的研究领域,无疑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义。本课题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融合现代研究最新成果,提出"在中医传统毒性理论的基础上,细致观察药后反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原则"的理论假说。为寻找新的更全面的安全有效的控毒方法,继承创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