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热处理条件下Weldalite049合金的性能

来源 :1998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Weldalite〈’TM〉049系列合金在不同时效态下的性能。结果表明,综合考查强度与伸长率因素,4.6℅Cu为Weldalite〈’TM〉049系列合金最优Cu含量。从T〈,1〉相形成时Cu原子的扩散考虑,Cu原子浓度增大使自由空位浓度下降,扩散系数也下降,抵消了Cu原子浓度增大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因此当Cu含量达到4.6后,合金强度保持相对稳定。
其他文献
该文首次采用非平衡快速凝固方法制备了钢-铝固液相复合板,利用电子探针测试方法确定了其界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凝固造成了钢-铝固液相复合时铝原子向钢基内部扩散的不平衡,改变了复合界面上中间层的连续构成状态,形成了由界面向钢基内部生长的Al〈,13〉Fe〈,4〉牙形相聚集区和在Al〈,13〉Fe〈,4〉牙形相聚集区之间的铁铝固溶体构成的新型结构。
该文着重对以粉末烧结和压片烧结的方法制成的SrAl〈,2〉O〈,4〉:Eu〈’2+〉,Dy〈’3+〉荧光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研究。α相和β相的粉末样品的SEM实验结果显示,两者均为分散的颗粒粉末材料,其颗粒粒度在一百微米以上。两种颗粒的外形均为不规则形状。分析证实,两种粉末的粒度的“长大”是以扩散反应方式和达到摩尔比平衡为基础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的粒度和混合均匀度。片状样品的SEM实验结果显示样品
该文对以压片烧结方法制成的SrAl〈,2〉O〈,4〉:Eu〈’2+〉,Dy〈’3+〉长余辉荧光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片状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衍射谱表明了片状样品为六方晶系。菊池线测定的晶格常数为a=5.132,c=8.451埃(微小位移近似)。薄区透射象表明晶体的最稳定面为(0,0,0,0)晶面,整体内部结构为取向不同,晶体结构相同的多晶体系。其单晶晶粒尺寸在几十纳米到几微米的较大范围分布。片状样
该文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下的铂纳米微粒的形成和接结合。铂纳米微粒是用氩离子束溅射的非晶态碳膜上置备的,直径为1 ̄6纳米。铂纳米微粒的尺寸与离子加速电压、离子束流和辐照时间有关。离子束流越大,加速电压越高,辐照时间越长,铂钠米微粒尺寸越大。利用电子束辐照强度为1 ̄3.3×10〈’20〉e/cm〈’2〉·s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室温台上研究了铂纳米微粒的迁移和接合行为,研究发现相邻的铂纳米微粒相互
投射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制得了α-Al〈,2〉O〈,3〉包容Al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动态观察表明,电子束辐照使得Al纳米粒子发生转动、迁移,与α-Al〈,2〉O〈,3〉粒子相互靠近,形成确定的位相关系:{1120}〈,α-Al〈,2〉O〈,3〉∥{200}〈,Al〉,Al纳米粒子最终被α-Al〈,2〉O〈,3〉基体所包容。其驱动力是螺旋轨迹的电子束与粒子的动量转换和热效应。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对新型结构富勒烯,即洋葱状富勒烯的形成进行了原位观察与表征。这种多核洋葱状富勒烯由两个或多个单核葱头状富勒烯组成(Onion-like fullerene),表面被壳所包围。在电子束照射及铝纳米微粒催化下,无定形碳膜转变为单核富勒烯。形成过程包括弯曲的5/6环状富勒烯胚胎,椭圆形壳和准同心球壳即单核洋葱状富勒烯以及由于碳原子的自排列/重组,使单核洋葱状富勒烯接近、重叠、合并形成
该文研究了TiB〈,2〉系导电材料的燃烧合成反应,分析了该体系的燃烧模式,燃烧合成过程机理和产物结构形成机理,讨论了金属含量对合成过程参数和产物显微结构的影响。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碳笼烯非质子酸催化体系(TiCl〈,4〉-C〈,60〉X〈,n〉)引发异丁烯阳离子聚合的反应规律。TiCl〈,4〉-C〈,60〉X〈,n〉催化剂所得聚合物的GPC测试结果表明可能存在两种活性中心:体系中的微量水与TiCl〈,4〉配位形成的质子引发体系和(TiCl〈,5〉)-(C〈,60〉X〈,n-1〉+离子对引发活性中心。C〈,60〉X〈,n〉有稳定聚合反应和抑制阳离子聚合中普遍
采用真空单辊快淬法(紫铜辊,辊速为2500转/分)将成分为(Sm〈,0.85〉Dy〈,0.15〉Fe〈,2〉)〈,100-x〉B〈,x〉(x=0,10,15,20)的母合金,制成快速凝固的薄淬片,再经粉碎在30MPa压力下,模压成φ10mm,厚约1.0mm的园片样品。然后进行XRD分析,比磁化强度σ和磁致伸缩(λ〈,∥〉-λ〈,⊥〉)的测量。结果表明,硼元素的加入,有利于非晶的形成,当X=2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