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孔透射波法检测水泥搅拌桩质量的理论试探

来源 :第7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扼要阐述了旁孔透射波法的原理和测试步骤.建立了桩-土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考察这种方法检测水泥搅拌桩质量的可能性,数值分析分别给出了饱和土、非饱和土地基中完整桩和缺陷桩的旁孔透射波信号,并由此分析了P波时-深图特征与桩身质量的相关性.本文结果表明,旁孔透射波法简单易行,是适合于水泥搅拌桩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软土越江隧道结构地震失稳易损性衡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Jc拟静力方法进行隧道结构抗震失稳计算,根据结构失稳失效概率判定隧道结构地震失稳破坏程度,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有限元理论,提出一种考虑波浪荷载影响的海底土层地震液化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将海底土层处波浪荷载的影响分解为附加的恒定压力荷载和初始超孔隙水压,进行土体有效应力的二维有限元等效线性化分析,采用Seed孔压应力模型计算孔隙水压力的生成.通过对渤海埕北油田地区一实际工程场地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工程方法的判别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近海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由于河谷对运动渡的散射效应,地震作用下河谷表面各点的运动是不一致的.以坐落在非对称V型河谷中的某高面板堆石坝为例,分析了河谷自由场地震输入对堆石坝的动力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河谷的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通过在截断边界上施加人工边界来确保散射波能通过边界向外部传输,以模拟无限介质条件.通过假设不同的地震波入射方式,得到河谷自由场的运动.然后,在坝的动力反应分析中以不同地震波入射下得到的河谷自由场运动作
对矩形地铁地下结构的震动变形进行了动力有限元分析,得到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结构的柔度比-相互作用系数曲线.经分析发现:随着埋深的增大,地下结构的震动变形逐渐减小,结构趋于安全;结构衬砌厚度的增大不能有效地减小地下结构的震动变形量,如果结构能够满足静荷载承载要求,其衬砌厚度无需因抗震设计而进一步增大.
把轨道作为弹性地基上的梁,得到轨枕与道床之间的动反力,采用薄层法求得分层土体的稳态响应,建立了运行车辆-轨道-环境振动模型,结合我国第一条高速客运专线秦沈铁路的测试材料,对秦沈高速铁路列车运行产生的沿线地基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随着距离的增加有较大衰减,超过一定距离衰减变缓;近场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随着车轮的通过出现周期性的峰值,随着距离的增加,轮对产生的周期性峰值不
采用FLAC程序对典型平原型垃圾填埋场的二维地震响应进行了详细计算,考察了填埋场的地震响应特性,以及影响填埋场地震响应的各主要因素,对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对比.以水平等效加速度(HEA)代表潜在滑动面上的地震荷载,对填埋场基底衬垫层和覆盖层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合理变化垃圾土初始剪切波速、填埋场高度、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参数,对填埋场的地震响应都有明显地影响,场地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长
本文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自由场地的振动方程,给出了自由场地第一自振频率的解答.并给出了工程实例,分析比较了模型计算得出的自由场地的自振周期与地脉动测试的卓越周期间的区别和联系.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饱和黏土,在不固结不排水(UU)条件下进行了应力控制式循环扭剪和竖向-扭转耦合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初始预剪应力和应力反向对应力-应变关系特性的影响,并阐述了不同加荷模式下孔隙水压力发展特性.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剪切变形和正向偏差变形的共同效应,同时为了能够反映累积变形和循环变形的影响,建议了一个综合应变破坏标准的算式.进而通过与试验
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轨道和地基振动及相关问题引起了岩土工程界极大的兴趣,业已成为土动力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列车-轨道-地基共振、铁路沿线的环境振动和软土地基上的路堤或城市地铁在列车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沉降发生等背景,对国内外在列车交通荷载引起的轨道和地基振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介绍.通过地表不同速度的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振动特性的分析揭示了荷载移动速度对地基
本文在不同相对密实度的人工饱和、非饱和砂土以及原位饱和软粘土场地中,通过小型模型桩试验研究了沉桩效率随振动频率(20~80 Hz)而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增大振动频率能加速饱和砂土液化、饱和粘土软化,沉桩阻力相应迅速减小,从而可以显著地提高沉桩效率.本文为对高频振动沉桩特性开展深入研究和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