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成熟时果实中糖组分含量可将糖直接积累型果实分为蔗糖积累型、还原糖积累型和中间型。枣属于糖直接积累型。目前,对枣果实糖积累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品种糖组分含量与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缺乏对不同糖积累类型间的研究。测定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特征,探讨蔗糖积累型和还原糖积累型枣品种果实糖组分含量差异形成的主要生理机制,为提高枣果实糖含量及风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塔里木大学枣种质资源圃蔗糖积累型代表枣品种骏2、金芒果和还原糖积累型代表枣品种金铃圆枣、美蜜枣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美国Agilent1260型HPLC仪)测试不同枣品种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法(上海菁华UV180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枣品种中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并对糖含量及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金铃圆枣、美蜜枣、骏2、金芒果枣果实蔗糖含量与还原糖含量的比例分别为1︰1.29、1︰1.26、3.53︰1、2.60︰1。还原糖积累型的金铃圆枣与美蜜枣果实在8月4日之前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蔗糖含量很低;而骏2和金芒果果实在9月6日之前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结果显示,还原糖积累型枣果实的蔗糖积累期均早于蔗糖积累型。蔗糖积累型与还原糖积累型枣果实糖组分积累特征在发育前期相似而发育后期不同,蔗糖积累型枣品种果实发育后期还原糖缓慢降低,蔗糖迅速上升;还原糖积累型枣品种果实发育后期还原糖升高,蔗糖降低。2种糖积累型的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AI和NI、SS-CD活性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果实幼果期略微上升,硬核期到白熟期活性逐渐下降,白熟期之后趋于平稳,其中,NI活性始终低于AI活性。而SS-SD与SPS活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波动变化。通过枣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的净酶活性可以看出,蔗糖积累型与还原糖积累型枣果实蔗糖代谢酶活性在8月14日之前以分解蔗糖为主,8月14日之后以合成蔗糖为主。根据2种糖积累型枣品种果实中糖积累的变化趋势,可将其分为3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分解酶是调控2种积累型枣品种果实糖积累的共同关键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