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干流用水范围水资源供需分析

来源 :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调出区涉及到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的供水需求.在优先满足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水量及汉江河道内用水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何种工程措施以增加北调水量十分重要.本文对汉江中下游干流用水范围内水资源进行了供需分析,为调水工程措施的分析论证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识,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河流作为水环境的重要因素,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环境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对河流水资源汲取和干预不断加大,河流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河流出现流量减少、流速降低、水量均化、水污染、河床渠化和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本文从健康河流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健康河流的概念和内涵,分
影响输沙量演变规律的前期因素比较多,且难于确定和提取,使得输沙量的拟合和预测精度较低.在对输沙量时间序列混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嵌入相空间来确定前期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混沌相空间技术的哪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既能考虑到影响输沙量时间序列的动力因子,又能解决网络的输入单元数确定的困难和利用神经网络超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该模型对龙川江流域控制站月输沙量的拟合表明:预测结果合理、预测精度较高.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河川径流的变化规律,采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对黄河上游兰州、贵德两测站84年(1920~2003年)的天然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揭示了黄河上游河川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丰、枯交替变化周期和突变点位置;并通过分析径流变化趋势图表明,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具有同步性,但目前正处于偏枯期.最后通过小波系数(实部)过程线及方差图进行检验,验证了黄河上游河川径流具有32年
黄河水资源配置是基于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缺水配置.而在水资源配置中存在多种方案,不同开发方案的多目标指标体系互有优劣、各有千秋是综合评价的一个难点.本文根据2020年的四种方案成果配置表,运用投影寻踪分类评价模型,把高维数据转换到低维子空间,同时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来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和模型参数,获得指标体系最佳投影方向和投影值,从而揭示高维数据的结构特征,并由此做出正确判断.该模型简单、高效、可行,最大
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全流域用水大部分用水,用水效率低下是影响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黄河流域内目前农业用水分布、用水效率、节水潜力进行分析,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治河新理念,阐述了黄河流域农业节水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改变传统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将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实现农业节水必由之路.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定量分析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需要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水环境状况等因素.结合临沂市水资源的特点,将模糊优选熵权模型应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中,取得了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本文在深入剖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研究者对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定性与定量的理解和量化方法,建立了基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计算模型.针对该模型,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本文在介绍生态工业园区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环节与具体内容,并以通辽市科尔沁工业园区南区为例,分析讨论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相关内容与环节.
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在长系列确定性优化调度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水库优化调度规律.首先对优化调度成果从物理成因上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优化决策的主要因素;然后对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以了解影响优化决策的相关因素,从而对样本点进行了分组;最后建立了水库优化调度多元分段线性函数.以水布垭水电站为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此方法建立的水库优化调度函数,能很好地反映各时段水库优化调度规律,对水电站的长期调度
本文根据郑庄地热水的地质背景、深浅层水的水化学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并对地下热水化学成分形成机理及地下热水成因进行探讨.地热水主要起源于大气降水;地热水为储在寒武-奥陶系埋藏径流滞缓型的岩溶承压水;地下热水类型为SO4-Cao·Na型水.